据国内媒体2月6日援引中国航天官方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2月5日晚上20时,负责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动机开始点火工作,并顺利完成了地火转移段第四次轨道修正,从而确保了探测器接下来能够按计划实施火星轨道捕获。
而也就是在同一天,由“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首张火星照片,也在成功传回地球之后由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开,并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资料显示,自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以来,“天问一号”已经累计在轨飞行约197天。截至目前为止,探测器飞行里程已达4.64亿公里,距离地球约1.84亿公里,距离火星约110万公里,且各系统状态保持良好。
按照预定计划,“天问一号”探测器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火星引力逐渐切入环绕火星的轨道。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环绕火星轨道飞行,并对火星地表进行观测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登陆火星任务。此前有消息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搭载了“火星车”的着陆器有望在今年5月份择机在火星表面软着陆。
从以上任务规划我们不难看出,作为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的“天问一号”,实际上就是“绕、落、巡”一步到位的探测模式。要知道,对于整体任务成功率仅有40%不到的火星探测而言,这种模式几乎相当于一上手就挑战地狱级难度。即便是在上世纪下半叶美苏两国开展太空竞赛的大背景下,这两个航天超级大国也没有想尝试过在首次探火计划中,就直接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个里程碑式成就的玩法。
专业人士指出,“天问一号”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进行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与此同时,深空探测也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同时,“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持续飞行以及后续的环绕、降落和巡视,表明深空探测是当今世界高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是众多高技术的高度综合,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开展并持续推进深空探测,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2亿公里外突然传回绝密信号,中国做到的这件事,美国想都不敢想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