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上市第一天,市值一度冲上了1.3万亿港币,港交所第8,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第5.
市场是狂热的,毕竟短视频领域是一个极具有市场想象空间的市场,简单说比图文体量只多不少。
视频形式更直观、更具象,被消费者们喜闻乐见显然没什么分歧了。向未来看,广告、打赏、电商的想象空间非常大。
二级市场股价,我想开盘第一天之后已经很难评论了,我更愿意相信这就是市场对短视频平台这种“核心资产”的追捧。
就和追捧60倍PE的茅台、快200倍PE的宁德时代一样。
是好公司么?都是个顶个的好公司;
股价合理么?嗯,我觉得找技术分析高手看看还靠谱些。
我更在乎的是快手的业务逻辑,主要有三条大家讨论比较多:
快手电商的take rate问题,不到1%比竞对都要低;
增长问题,比如最核心的电商GMV和直播打赏;
社区型平台,和KOL的博弈问题。
我先说结论:都是短视频平台,快手和抖音的区别非常大,甚至大过拼多多和淘宝的区别。
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所有短视频平台,是有问题的。
先说电商take rate(货币化率)的问题好了,这个其实最好解决。
如果一家电商企业认为自己的生意规模足够大,就必然要在收商户钱这件事情上“延迟满足”。
上一家现象级企业,在早期take rate数据也是这样的:
在这张图中,拼多多在1400亿GMV的时候,货币化率也只有1.2%,后来大家也看到了,到了2020年最新的数据是3.2%。
相比社交电商,快手电商是一个更新形式的互联网业态。显然在货币化率这个问题上,2020年H1的1000亿GMV,并不能够和成熟电商动辄3%+的货币化率进行比较。
很多电商当年就死在过早开始在意货币化率,最终蛋糕还没做大,系统性机会给丢了。
多数人脑海里对快手电商的印象还留在“白牌”商品,2020年快手果断通过0佣金之类的策略,把品牌引进来了。
我一直觉得做白牌起步的时候可以,但是做不长久——当然,拼多多也这么想。
快手take rate应该是公司有意识地压低了,也是走“先深蹲、再起跳”的路径。
然后是增长问题,主要分三个部分:直播、广告、电商。
先说财报上直播收入(打赏)和电商的关系问题。
对快手来说,直播打赏虽然非常重要,天花板就在那里;
但是,电商业务更诱人。
快手直播收入增长放缓,恐怕来自于快手自己的主动调整。
直播打赏和直播带货,都是直播这个形式,资源给谁?导流给谁?
如果电商才是未来,那么在运营过程中确实应该将资源倾向给电商部门。
那么电商版块本身的增长问题呢?
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目前是典型的双巨头格局:抖音偏平台,观众对内容粘性更高;快手偏社区,观众对屏幕对面的“老铁”粘性更高。
有无数文章从两个平台的底层价值观、技术和运营策略分析,我就不复读了。简单说就是抖音注重用观众喜欢的内容砸;快手注重让观众和创作者实现连接。
举个简单的例子:抖音上看到的小姐姐很漂亮我一滑而过,但是我毫不担心,因为类似的小姐姐推荐算法很快就又推给我了;而在快手上,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不小心划走了我还是要想办法找一下。
快手走的是社交模式。
在快手普通人形成自己核心粉丝群,并且利用核心粉丝群变现相对容易,背后是在平台在刻意地让中部和尾部的作者们有曝光的机会,也是在算法设计中快手给了粉丝互动更高的权重。对快手创作者来说,上传一个视频和做一场直播更类似“顺手做了”,有机会笼络一群老铁,也能顺手做个好生意。
抖音做的是媒体平台模式。
目前在抖音平台,专业化的趋势已经极为明显,素人一夜爆红几乎没有可能。想要在抖音上有所发展的,主流方法就是砸钱,研究算法背后的逻辑,让推荐模型更“喜欢”自己的内容。这显然已经不是顺手就能做的工作,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抖音上的专业机构比例很高。有点类似创业,平台给了你一夜爆红的土壤,然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这个图很明显,在快手上,即使你不是“精选内容”,获得曝光的机会仍然很高。
我一直以来给想做自媒体的人出主意,如果你愿意赌一把“一夜爆红”,抖音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不着急,想慢慢生长,快手是更好的选择。
说了一圈,其实我想说的是电商版块,目前看快手的蛋糕和抖音的蛋糕还不是一块。
抖音的蛋糕是利用中心化的分发逻辑销量一飞冲天的机会,所以对大资本、大品牌来说天然效率更高。迎合算法并招揽“投手”,花100万和1000万区别不大。这抢的蛋糕,恐怕是最头部电商的生意。
快手的蛋糕是利用社区优势,给腰部和长尾商家机会。
就目前看抖快两家其实都在各自领域切传统电商的蛋糕,我想就增长来说,目前就开始担忧快手电商增长性,可能会重踩当年看走眼拼多多的大坑。
最后就是广告业务。
确实,作为一个社区,快手下手是晚了。
极速版是从2019年下半年做“单列”,快手app是2020年才出现单列。
怎么说呢,广告的系统发力时间还不长,另外广告主愿意投放也是挑战,我看不清楚。
看到这张图,我们可以聊聊第三个问题了:快手头部KOL的问题。
符合我们之前说的,明星不太适合快手。都是老铁文化,长期陪伴产生的粘性,很难说短期爆量。
周杰伦和华仔都是天王,华仔几天时间5000万粉丝——这是抖音平台特点的问题。
想能在快手上成为头部,除了有技巧还得有时间,还得懂社区文化。
一旦成为头部作者,能量也很大。这不很多人就一直特别好奇6大家族和快手之间的博弈关系。
——快手是否会被家族们“绑架”
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我其实很清楚,纯粹就技术来说,不会。
调整算法或者产品策略就可以了。
比如在知乎上,我就能从后台数据感受到更改产品和更改算法带来的明显影响。
就能力来说,快手其实很容易就解决头部KOL的抱团问题。
再大的家族,也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占山为王,在app和算法控制的互联网时代,形式上很容易就解决头部主播的问题。
只不过快手要解决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新晋KOL的出现速度如果很快,那么依赖某几个主播的问题,不攻自破了。
怎么说呢,从数据上看确实只要平台改变运营机制,留下来的冰封王座就有人跃跃欲试。
然后还有一张表格很有意思,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1)家族们在12月份的榜单上看着有些惨淡;
2)同时在头部主播中,商家成为了一支有生力量。(呼应了我上面说的适合非大型资本)
股价现在是没法评论的,毕竟目前在“机构抱团”、“寻找核心资产”的大背景下,价格已经难用基本面解释了。但是我觉得,基于基本面长期跟踪,也许在什么时候机会就来了。
老实说快手的基本面分类很简单,财务逻辑也不难。
作为分析人员来说通过对社区文化、产品升级、运营策略演变来拆解业务数据才是最难的。
快手并不是抖音的简单竞对,也并不能简单用同为社区的B站对标。
还是要从它自己的逻辑入手分析。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快手IPO,谈谈三个业务焦点》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