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科技数码 聪明投资者

“今天你帕梅拉了吗?”

去健身房,上瑜伽课如今已经不能代表年轻人运动的潮流,跟着帕梅拉一起做运动或许才是最新的趋势。

2020年,一股全民跟跳帕梅拉的运动开始兴起,年仅24岁的德国女孩一夜之间成为全民运动的引领者,其健身视频的播放量已突破6亿大关,国内很多明星也是其课程的忠实拥趸。

2020年初以来,全球各地的很多人都经历了在家隔离,家庭健身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在线健身的教程不仅符合疫情期间的需求,还适合有健身需求却又缺乏健身条件的人们,也正是这一需求加速了家庭健身在全球传播。

国内的运动健身APP——keep就抢占先机,引进帕梅拉的课程,同时1月21日,帕梅拉在keep完成了直播首秀;

分为上下两场健身直播,在20日和21日的课程里分别收获了4万+的跟练人数,以及2.5万人同时在线的盛况。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直播中,帕梅拉与粉丝互动不断,针对粉丝提出的“你身高多高”“你是怎么做到运动过程中保持头发一丝不乱”等生活化的问题,帕梅拉耐心地给出了回答。

“自律让我自由”是keep的开屏slogan,这句话曾经占领了很多消费者的心智,也给过无数用户莫大鼓舞与慰藉。

诞生于2015年春节前夕的运动健康领域独角兽keep也在2021的1月11日宣布已于2020年年底完成 3.6 亿美元F轮融资。

数据显示,目前keep的用户数已超过3亿,会员数量已突破1000万。

keep已完成8轮融资

keep最新的此次融资由软银愿景基金领投,高瓴资本、高都资本跟投,GGV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原晨兴资本)、时代资本以及BAI资本等老股东也追加了投资。

自2015年2月上线以来,keep已获得8轮、共6.49亿美元的公开融资,此前8000万美元E轮融资也刚过去半年,这轮keep投后估值已经翻倍来到20亿美元。

从资方可看出,本轮F轮融资中腾讯投资、GGV纪源资本五源资本等都是keep的早期投资人,有消息称此轮融资或为上市做准备,keep方面则对外表示,目前并无上市的计划。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虽然目前keep仍未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商业化道路,但是依然受到资本追捧,软银愿景基金的管理合伙人陈恂就曾表示,投资keep的原因有二:一是赛道广阔,大趋势有利,健身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二是对keep选择的道路有信心。

陈恂说:“随着收入提升和健康意识加强,我们相信健身已经成为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keep深耕家庭健身领域,持续的数据积累和产品迭代为新一代消费者打造了精细化的运动体验和多元化的健身场景。”

keep作为运动科技领域的头部玩家,自2015年2月App上线,上线50天,用户超过100万,拿到A轮融资;不到3个月又完成了B轮融资;

上线1年,用户超过1000万,成为同品类App用户活跃度第二,拿到C轮融资;

上线1年半,用户超过5000万,成为同品类活跃用户量第二的App;上线两年半,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超过悦动成为活跃度用户第一的健身类App;

2018年8月,keep用户规模达1.4亿,完成D轮融资;

2020年5月,keep对外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日前keep又完成第8轮融资,最新估值来到了20亿美元。

但keep的融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2016年以后,有近两年的时间内keep并未获得外部资本。

2016年,健身类APP用户流失、流量增长减缓,没有合适的商业模式,资本出售也开始谨慎起来。直到疫情的到来带动了家庭健身需求的火热,资本才重新开始审视这一赛道。

90后创始人王宁

从解决自身的痛点开始创立keep

keep作为运动类APP的拓荒者和领导者,它的快速发展是因为解决了一部分人健身的痛点,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健身需求,这个需求其实也是其创始人的需求。

keep诞生于创始人王宁第一次痛苦的减肥经历;

当时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减肥,只能在互联网上疯狂收集信息,他在描述那个过程时只能苦笑:

“我自认已经是非常懂得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和获取信息的人,但是也花了足足6、7个月才将东拼西凑的健身资料梳理完成”。

为了解决在减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肥成功的王宁决定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开发一个APP,解决减肥er们的痛点。

正是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王宁将keep的立足,定位在基础化(轻巧)、标准化(傻瓜式)和移动化(随时随地)三大支点之上。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王宁

王宁是个典型的90后,他曾说:“我作为一个曾经减重30公斤的胖子,可以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没有减重成功,就是因为你们缺少一个keep,你们缺少一个可以让你们真真正正坚持下去的理由。”

出生于1990年的王宁母校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的是计算机。

王宁在大学期间找了各种机会出去实习,“什么事我都干,你让我干嘛都可以,你只要让我能进来,让我工作起来。人力、财务、行政、运营、产品、测试,我全都搞。”

大学期间王宁实习过的公司已超过六七家,其中,干的时间最长、给他影响最深的是在线教育创业公司猿题库。

王宁后来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多次主动提到猿题库给他的正面影响。

比如文化气质方面,他说:“我现在的公司就有猿题库的气质,比如开发进度类似、花的摆设,甚至桌子的提供商都是同一家。”

在运营手段上,“keep依赖用户运营和社交传播来刺激新用户的加入。可能还是和我在猿题库的过往有关,在那时的团队里,不少从网易出来的同事,新闻敏感度非常强,也确实尝到过四两拨千斤的甜头。”

当时猿题库市场运营总监帅科对王宁的评价是“这个小孩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很聪明”。

或许也是基于他丰富的实习经验以及之前的一些创业尝试,王宁开始沉淀下来打造keep,并于2014年11月初开始写第一行代码,2015年2月4日keep上线App Store。

keep6年的发展主要是三个阶段

keep上线时在线运动玩家寥寥无几,以跑步起家的咕咚、悦跑圈、悦动圈同样也是根基未稳的“萌新”;

健身领域就像是一个刚烤好的蛋糕胚,未见雏形,也没有抹上奶油,大家都尝不到甜头,更不知道要如何分享这个大蛋糕。

在上线前keep曾做了大量的推广活动,仅仅8天的时间用户就突破百万,到2018年keep用户规模超过一亿,2019年6月突破2亿用户;

最新数据显示,keep目前用户数已超过3亿,会员数量超千万。keep长期处于运动健身APP下载、注册前列。

同时keep实现了10亿的消费品年销售规模。显然,作为运动健身市场的独角兽,keep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商业化成绩。

keep的成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在keep的发展初期,它需要解决的是让用户动起来的问题,做一款好用的线上运动教学工具,吸引并留存用户。

一开始,当时国内用户还没有养成健身习惯,而keep的首要任务,则是完成用户的原始积累。同时keep还进行了优质内容的打造,例如研发大量标准化、专业化的训练内容。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王宁在一次采访中说到,“健身本来就是一个反人性的事情,我想让人最快、最便捷、最低门槛开始运动起来,让大家快速感受到健身的快乐……我其实就是想让keep作为一个国人的运动启蒙教练。”

在这个阶段,keep更多是陪伴式的训练,课程也更贴合用户更好地体验。

找准了定位的keep成效显著,到上线两年半时,其用户规模超过8000万,成为活跃度用户第一的健身类App,

随后的2018年,keep的用户规模很快宣布过亿,达到1.4亿。

第二阶段,keep开始进行商业拓展。

2018年是keep发生转变的关键年,在完成1.27亿美元D轮融资后,keep在国内健身应用市场遥遥领先,选择继续扎根平台还是拓宽向更广阔的领域,对创始人王宁和他的团队来说是个艰难的抉择。

“2018年对于我和团队来说,是面临巨大挑战和抉择的一年。”

有人认为keep会积极进行运动健身领域商业变现的探索,不过王宁却予以否认,“这些尝试的出发点都不是商业变现。”

王宁表示keep 做这些事情是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

在他看来商业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需要搭建基础设施,第二个阶段才是在基础设施里面提供用户服务进行等价的交换。

最终,手握1.85亿用户的 keep决定从线上走向线下,以家庭和城市两个运动场景为重点,

keep 陆续推出了跑步机、体脂秤、智能单车在内的 keepKit 智能硬件系列产品,并推出 keepland 运动空间,keepLite 轻食、keepUp 潮流服饰等业务线。

2018年,keep 通过连接多维场景、成功完成了由App 向运动科技平台的转型。

在内容端,keep制定为付费会员提供的智能训练计划,为会员量身定制针对性的长期训练计划与监督体系,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同时结合多元消费的场景,进行智能硬件、健康食品等多品类研发。

这些举措加强了keep的持续盈利及商业化变现能力,为行业提供了更好的商业化思路。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Keep教练Jessie

第三阶段,成为助力行业发展的运动科技平台。

2020年,keep提出要成为“新一代运动品牌”,全面聚焦家庭健身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keep开始提供从运动意识、提供装备、内容和社交等一整条的服务链条,并且还在不断进行内容和产品的升级和迭代,引入帕梅拉、周六野等超级运动达人,引进Zumba、莱美等海外内容IP,开通健身直播课,逐步扩大运动服务的边界,keep围绕“吃、穿、用、练”的变现体系逐步形成。

KEEP的营收分析

会员占比仅有33%,用户消费意愿不强烈

如今keep作为一家专门专注运动健身的科技平台公司,估值也超过了20亿美元,为何不上市呢?

之前有传闻称keep将会在今年IPO,但keep出面否认了。

有不少媒体将keep作为对标美国的互动健身平台Peloton,特别是在keep宣布完成F轮融资之后,这种论调甚嚣尘上,因为Peloton同样是在F轮融资后才成功在美IPO。

Peloton于2019年登陆纳斯达克,至今市值已高达424亿美元,将近2800亿人民币。

特别是在最近一年,由于疫情,Peloton迎来大发展,其市值在2020年初仅有58亿美元,到今天,一年涨了7倍。

许多分析者认为,Peloton在美国的成功得益于当地人群较高的健身渗透率,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SoulCycle等精品健身工作室的市场培育。

在中国,都市人群工作忙碌,缺乏规律去往健身房的时间;宅经济和独居经济盛行;尚未养成运动健身意识和习惯,线下运动门槛较高;线下健身服务还并不尽如人意。

而且健身运动需要与人的惰性相对抗,这一特性质对用户粘度有很大影响。很多人在下载keep用了一小段时间后就难以坚持,绝大多数的新增用户也只是为了新鲜感,新鲜感过后就放弃了。

目前,keep的用户数已超过3亿,会员数量已突破1000万,月活用户超过4000万,会员占比仅有33%,用户消费意愿并不强烈。

即使有大量的基础用户,多样化的业务发展,keep的变现之路也仍然艰难。

目前,keep的营收则来自四部分包括运动产品收入、广告收入、APP会员、keepland运动空间。

据keep副总裁刘东透露,消费品为keep贡献的收入已超一半,一年接近年10亿的规模。

其中,智能硬件占35%,训练装备占40%,食品占25%;

收入贡献第二的是会员;

随后是广告;

营收占比最少的keepland。

不过,虽然消费品营收占比过半,但是实际利润率并不算高,利润率最高的是广告业务。

2016年keep上线线上商城业务,开始谋求多元化盈利模式。keep线上商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获得的利润无法支撑。

在2018年,keep开始增加服务场景进行商业化探索,尝试打造线下空间keepland。

上海三家keepland线下运动空间因门店运营效率低、成本高昂,于2020年3月被迫关闭。

keep还推出了智能硬件、运动手环,以及keepLite 轻食,不断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

之后,小绿格蕾沙拉、沙绿轻食、甜心沙拉等轻食业务也早已销声匿迹。

全线出击

不是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keep最擅长的

2018-2019年的全线出击尽管给keep带来了更多元的变现方式,但也意味着要铺开更多的研发资金、房租、库存成本,和更为强大的对手多线作战——这不是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keep最擅长的。

2019年10月,keep进行大规模裁员,裁员人数约100人左右,占总员工人数的10%到15%之间。

keep称,此次裁员只是正常地调整优化,并没有针对特定的团队,"其实技术岗在每个互联网公司都会比较多,所以整体看起来就会多一些。"

但是转机发生在2020年,keep在疫情下爆发了,keep聚焦家庭运动场景模式,进一步完善居家智能运动。

有关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keep的月活跃用户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20%。

可以说,疫情拯救了处于困难时期的keep,成为keep新的转折点。

“内忧外患的”keep

B站对健身类APP的隔空打击

一路走来,keep自身在努力地发展,对自己进行各方面的突破,同时还要面临行业内外的竞争。

在行业内,2014-2016年期间互联网健身企业呈现爆发式增长,3年内共有189家公司成立,占总量的60%。

FitTime、薄荷、咕咚、每日瑜伽、悦动圈等APP层出不穷,现在市面上与跑步相关的健身APP就已经超过20种,

健身App虽然数量众多,训练内容却大同小异,各品牌相互竞争,又彼此模仿,导致内容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

但是keep作为独角兽还是有它的优势,根据《2020年中国居家健身短报告》显示,在疫情爆发后的一个月时间内,keep、每日瑜伽、薄荷健康App的日下载量均实现了大幅的增长,其中keep增幅最高,达到478%。

在行业外,各种泛内容平台中健身内容也会让用户黏性下降。

比如B站,也是一个拥有上亿用户的流量池,并且B站的用户黏性更高一些,而B站上线健身频道,以及B站用户上传的免费健身视频,无疑对keep的用户留存再一次造成打击。

还有抖音、快手、小红书、微博、知乎,甚至连微信公众号中都会有较为专业的健身指导,用户并非必须在keep中获取专业的健身内容。

现在keep不仅面临内容上的挑战,还需要应对来自手机厂商抢夺市场氛围的尴尬局面。

在软件方面。

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已经开始陆续推出自己的健身服务软件,自带的相关健身软件结合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满足基本跑步、游泳、健身等多种需求,也会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然后是硬件方面。

手机厂商并不只在软件方面发力,其硬件设备也有很大的优势,就像各自品牌的运动手环、智能手表等产品都有很好的口碑。

据IDC近日发布可穿戴设备市场追踪报告,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293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15%。

排名前三厂商分别是华为、小米、苹果。

华为市场占比28.6%,小米市场占比22%,苹果市场占比17.8%,vivo和OPPO市场占比合计为5.7%,其他品牌占比25.9%;

随着手机销量头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智能穿戴设备也逐步向头部公司靠拢。

这对keep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未来keep是否能够成为Peloton?

Peloton运营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将互联网打法与传统健身产业相结合。

一开始,Peloton主要的业务为销售动感单车硬件,而后逐渐扩展到跑步机等其他硬件销售。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Peloton的业务也拓展到线上,打造了包括冥想、瑜伽、操课等在内的线上课程产品。

Peloton提供的健身单车和跑步机与传统的相比更加智能化,并且还可根据用户的身体素质状况推荐合适的线上课程。

从而在硬件和软件之间形成一个用户消费、体验的闭环。

同时,Peloton特别重视对于用户社群的营造,用户可以在其社群内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对于品牌的粘性。

此外,Peloton还正在建立具有强大网络效应的平台业务模型,公司通过高薪吸引了全美最好的健身教练们,而这些优质教练也带动了会员量的飙升。

目前keep在已在内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在周边的业务上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健身器材的销售、在线健身课程等,一些业务内容也与Peloton的业务重合。

但keep与Peloton不同的是,Peloton面对的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市场,美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美国十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每年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

同时,相较于北美国内人民的付费意识,许多人潜意识里仍认为互联网上的东西应是免费的,包括课程。

其次,与Peloton相比,在用户群的运营上仍存在较大差别,在社群推广、营销上,keep仍落后于Peloton。

Peloton的发展之路中,有些是值得keep学习借鉴的,但是流量变现是所有互联网产品的最终模式,keep如何在同质化的市场中寻找差异化道路仍然是未来其发展的重心。

在内容付费+周边生态的建立之后,或许keep能给投资人一个惊喜?

编辑:慧羊羊

主编:六  里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对标股价一年涨7倍的Peloton,“健身界奈飞”keep能一直keep walking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