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文提示,盲盒销售应当规范,消费者要理性购买;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
作为创意产品的盲盒,消费者玩的就是内容的“不确定性”,质量的确定性可以说是“题中应有之义”。但随着盲盒市场的扩大,部分不良商家却趁机利用“盲盒”逻辑售卖低质量产品,这一管理漏洞亟待得到约束与规范。
盲盒起初兴盛于玩具类。消费者一般在购买前只知道盲盒的类型,如“故宫淘宝”推出的人物盲盒,但不知道到手的会是哪一款具体人物。现在已衍生至餐饮、美妆等消费领域。类似于抽奖的营销策略,消费者只有一定概率能够“拆”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因此盲盒易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近年来,盲盒成交额相当可观,消费者以青少年群体为主。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元。艾媒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上半个月,盲盒及衍生品的平台成交额是11月同期的2.7倍。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不少商家极其“爱惜羽毛”,挖空心思搞创新,以知名动漫、历史人物IP为原型,或设计原创IP,制作有趣的盲盒,赢得消费者“芳心”。不可见的盒子只是玩具、餐饮等商品的外壳,盲盒深度爱好者看中的从来不是外壳,肯定是里面装的产品。消费者都不是“人傻钱多”,理性消费者居多,从长期看,只有真心做创新的盲盒商家才能“笑到最后”。
而部分商家只看眼前的短期利益,本着“捞一笔就跑”的心理,销售“货不对板”或价值明显低于销售价格的盲盒,不仅寒了消费者的心,还损害盲盒市场稳定,侵害着认真做盲盒的商家利益。
规范盲盒市场是当务之急。除了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之外,还需要制定贴合实际的市场监管体系,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比如,类比游戏打赏,未成年人盲目购买的盲盒,有退款的权利吗?商家销售哪些类型的盲盒属于不合规?售卖“货不对板”等不合规盲盒将面对怎样的惩罚……诸多问题明确后,才能保护好创新以及合规商家利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温度快评|不确定的盲盒≠不确定的质量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