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与发展,有助于深化农业产业融合,探索创新农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业向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对我国加快建设数字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
农业网络化突破时空限制,带动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一批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赋予农业农村新的发展活力。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数字技术在养殖业、设施农业等领域被探索和应用,持续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发展。智能化供应链联结着生产和经营两端,是农业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以及深度应用数字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为农业数字化转型带来重大利好。疫情倒逼数字化转型加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防疫、生产劳动暂停、物流运输受限等因素给农产品销售带来极大困难,也使广大农民进一步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倒逼农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我国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面临重大机遇的同时,也仍存在问题和挑战,如农业数字化基础较差,农业产业链数字化仍不畅通,农业价值链有待提升,农业经营模式与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丰产不丰收等。我们应抓住数字经济时代的历史机遇,促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进一步夯实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全面推动农业信息数据化,建设农业自然资源、种质资源等大数据库,构建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大力建设新型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夯实数字乡村建设基础;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发挥数据驱动作用,打通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全贯通,实现精准生产、供需有效对接、数字化全程管理。
全面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依托新一代数字技术,进一步顺畅农村生产端和城市消费端联结通道,扩大农产品销售覆盖范围;鼓励农业生产企业、大型生鲜超市、电商平台等制定农产品分类、分等、分级等关键标准,构建农产品信息化标准体系,促进农产品商品化、网货化;打造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的“基地直采模式”,在生产端实行数字化管理,在流通端提升供应链效率,在销售端聚合消费能力拓展销售市场,打通数据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流通渠道;有效整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销合作社、物流快递公司现有冷库,改善铁路运输车厢冷冻冷藏设施,增加冷藏运输车辆,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上下游衔接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快递进村”进程,创新和完善农村网络发展模式,拓展农村快递网络的广度和深度。
积极探索数字农业融合新模式。鼓励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业行业广泛应用,积极探索农业场景+数字技术的可推广、可复制模式,以数字科技驱动创建新模式、新平台、新生态;科学开发农业农村资源,整理和挖掘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开发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等产品,依托电商、视频等网络平台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挖掘电商平台消费数据,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时节、不同人群的消费习惯,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及文化创作,形成多样化、品质化、定制化的涉农产品体系。(□李敏 作者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政策研究部工程师、博士)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大咖论“数”|李敏:以数字技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