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前言:关于相互宝的负面新闻一直不缺,从几分钱到几元钱的分摊费,从大病最薄保障30万元到理赔困难频出...
那么,相互宝是否还值得加入?是否还能给我们一个保障?
今天黑马就来和大家聊聊相互宝的这些事,相互宝能保我们平安吗?
黑马团队精心打造《深度》栏目的第018篇文章,旨在为你介绍支付宝中号称不是保险的“相互宝宝”的那些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加入相互宝?
凭借着“0元加入,最高可得30万元”的相互宝,上线短短两年时间加入人数就已经破亿。
加入相互宝的目的是啥?就是想有个保障。
怀着这样对生活的希望,但在生大病之时,却被告知不能理赔,你会怎么想?是绝望还是痛苦?
那大概是无法形容的心情吧,绝境之时,看到了希望,希望又再破灭。
这就是最近相互宝所遇到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年底的时候,河南焦作一男子买菜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医院给出的死亡病因是“冠心病急性心梗?”,相互宝以死亡原因存疑,要求家属提供完整资料,否则予以拒赔。
(相互宝急性心肌梗塞相关说明)
这人都离世了,怎么能证明?那段时间,相互宝各种被骂,“耍无赖、骗钱”,说啥的都有。
但骂归骂,我们还是要理性看待问题。
时至今日,相互宝是否还值得加入?是不是真的很难理赔?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相互宝到底能帮助到我们什么?
加入了相互宝,如果不幸患上了相互宝协议中的大病,具体包括100种重疾,2种轻重疾,具体的疾病可以看下图:
(图自至尊宝Live)
其中40岁以下,可以获得最高30万元的理赔,40岁-59岁,可以获得最高10万元的额度。
没错,可以看到相互宝的作用和一般常见的重疾险很像,都是针对大病带来的经济损失的一种保障。
但和一般由保险人支付保额的重疾险不同的是,相互宝的理赔是由每一个加入相互宝的用户来分摊的。
也就是说,在保额一定的前提下,只要加入相互宝的人足够多,理论上我们每个人的分摊费就可以很低。一开始的时候,相互宝每月分摊的金额仅有几分钱,现在涨了一些,来到了几元每月,整个2020年,人均分摊金也才91元。
(相互宝分摊金额暴涨,图源知乎:肆大财子 )
这个价格有多便宜?
我们拿同样是3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来举例,一般来说至少都需要几百元,而40岁后的群体10 万保额一般少说也要一两千。 也就是说,在相互宝上,我们可以花更低的钱,就可以享受到和一般重疾险接近的保障。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相互宝有支付宝这样的平台背书。
我们在网络上买这种产品最怕啥?
理赔额度小、理赔困难都还不是最要紧的事情,万一跑路了,就啥都没有。
这里不是黑马危言耸听,过去这两年,就有多家类似相互宝这样的平台因为参与人数过少、政策等等因素而倒闭的。
相互宝最大的保障就是有了支付宝这个平台,一来支付宝本身的体量也大,不用担心参与人数的问题,二来支付宝足够大,相对来说会稳很多。
因此,如果没有重疾险,想给自己来一份保障,那么相互宝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花小钱,就可以办大事,超值。
但是,相互宝也不是完美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些负面新闻出来。
相互宝的问题之一,就是购买流程过于顺畅。
一般的保险,在购买之前会有个健康告知环节,后台会有“核保”,审核用户填写的健康告知是否允许购买此保险。
如果投保人的健康告知有问题,就需要按照提示提交过往病历报告等,根据情况拒保或者承交更多保费。
相互宝也有健康告知环节,但是却没有“核保”的环节,反而是在用户提交理赔申请时再来审核。
如此一来,一些不符合加入条件的人群就会加入进来,但是这类人群往往又不能理赔。
先以极低的门槛吸引用户加入,在流程上又没有做好,这种购买流程,到底是为了流量还是给用户一个保障?这大概就只有相互宝自己清楚。
但是这不是相互宝最大的问题,在黑马看来,相互宝最大的问题其实另有两个。第一个问题是不受银保监会的监管。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相互宝是一款保险产品,但相互宝本质上是一款网络互助计划,没有保险牌照。
在2020年9月3日的时候,银监会就点名相互宝属于非持牌经营。
同时相互宝自己也是一再强调,自己不是保险,因此相互宝是不受银保监会的监管。
(相互宝说明自己不是保险产品的页面)
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
首先是用户可能无法获得理赔。
虽然前面我们说相互宝有支付宝做靠山,跑路的风险小很多,但是毕竟不属于保险。
根据我们国家的《保险法》和银监会的监管规范,保险只要合同写了终身保障,就一定会保障终身。
相互宝中,情况就不一定了。
在相互宝的《重症疾病互助计划条款》中就写明了,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政策因素或者加入成员数过小等情况,平台有权终止这项互助计划。
(相互宝自动退出计划说明)
在极端的情况之下,相互宝可能就无法持续了。
即使没有这些极端的情况,相互宝也明确表示了这些分摊金额是属于互助赠予。
既然是赠予行为,那么相互宝也就没有必须理赔的责任。
虽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微乎其微,但最终解释权还是在相互宝那。
(图自百度百科)
其次,保障内容可以随时更改。
相互宝不像保险那样,合同规定的保障内容和保额,只要确定下来就不可更改,相互宝的规则是可以修改的。
从创建之初到现在,相互宝也修改过多次规则。
比如说在2019年5月,相互宝就对甲状腺癌等轻症调整互助金为5万元,而此前,赔付额则高达30万元。
(相互宝移除轻症甲状腺癌的相关提示)
作为一款网络互助产品,相互宝的副作用还有很多,比如说理赔流程冗长,理赔时效过长等问题。
相互宝的理赔流程是这样的:先申请互助金——审核调查——公示——分摊打款。
这个时间具体需要多久,相互宝没有披露,但光是公示这一环节就需要7天。
再包括审核调查,整个流程下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需要的时间不短。
在相互宝的公示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一些几个月前就已经确诊了重病患者的用户,几个月后才公示理赔。
而保险则是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期限,在收到理赔申请后,在30日之内就必须要有结果。
第二个问题:分摊金额变动性太大。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相互宝的分摊金额越来越多,从开始的几分到现在一个月的几元。
2021年1月7日,相互宝进行了今年第一次分摊公示,信息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的全年分摊金为91元,而2019年分摊金额仅是29元。
(图自科普精算师 )
为什么分摊金额越来越多呢?
由于相互宝相对宽松的加入条件,很多被其他保险拒之门外的人群涌入,这就导致了逆向选择风险加大。
所谓的逆向选择是指高风险群体更加愿意购买保险,使得出险率大大提升。
出险率的提升,保险人肯定会提高保费或者提高出险条件,这样一来,又会使得很多低风险的人停止购买保险。
反过来又会使保险人的风险增加,从而保费进一步提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高风险的群体对低风险群体进行挤压,同时被保险人的保费提高。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相互宝这样的网络互助产品的问题,也是广大商业保险所要面临的挑战,只是相互宝的问题更加严重。
过低地加入门槛,使得被其他险种拒绝的高风险群体纷纷加入进来,从而也加大了逆向选择的风险。
(相互宝加入条件)
当这种风险加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势必会导致更多低风险的年轻人退出相互宝。
相互宝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第一期的分摊人数还在1.058亿,而到了12月第二期,分摊人数已经下降至1.022亿,刚刚公布的1月第一期的分摊人数已经下降至1.01亿,两个多月时间,退出人数超400万。
其中,大病互助的参与分摊人数在2020年12月第一期跌破了1亿至9824.4万,而到了今年1月第一期,分摊人数已经跌至9601.6万。
(相互宝最新分摊人数)
这也就造成了分摊费上涨、理赔更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假若有一天,退出相互宝的人越来越多,反过来又会导致分摊的金额越来越多,甚至比拼商业保险,那么相互宝存在的意义到底还有多大?
如果提高相互宝的加入门槛,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逆向选择的问题,但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相互宝存在一些问题,但也确实给一部分人群带来了好处。
有两份数据大家可以看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6.1亿人年均收入为11485元,月均收入仅为1000元左右。
2019年,蚂蚁金服发布了一份数据,在加入相互宝的人群中,79.5%的参与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36.95%的参与者自述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72%的参与者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68%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
(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
即便相互宝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规则、流程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相互宝给了广大被商业保险拒之门外的低收入者一个保障。
假若提高了加入门槛,可能会让这6亿人连这为数不多的保障都会失去。
一方面,加入门槛过低,就会导致逆向选择风险加大,另一方面,提高加入门槛,又会让广大低收入群体可能连最起码的大病保障都没有。
如何平衡这个矛盾,相互宝需要好好思考如何解决,但这也不仅仅是相互宝要应对的问题。
这同时也在警醒着,谁能给这约6亿低收入群体一个基本的大病保障?
要不要加入相互宝?
对于黑马个人而言,每月几元钱的分摊费,生病了,是给自己一个保障,不生病,也可以当作是一次公益行为。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支付宝的这个功能,被“骂”惨了,你还在用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