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陶喜冰:敢为人先,“智”造未来

科技数码 听说青岛

旁白:他误打误撞学了机械专业,从此与智能制造结下不解之缘;

陶喜冰:当时我最喜欢的实际是航空航天,第一志愿报了北航,结果报完志愿我们班主任给我改了,改让我报华中科技大学,去了以后才知道录取(的是)机械专业。

旁白:他埋头苦干攻克一线研发,带领团队始终坚守工匠精神;

陶喜冰:你的目标定得足够高的话,你的基础要打得非常的扎实,把基础打好了,你才能做更大的事情,建更高的建筑。

旁白:他的目光不只在机器人制造,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他一以贯之的行事准则;

陶喜冰:未来工厂的自动化方向,不是买台单机解决几个人的劳动力问题,它会跨到一个新的需求,以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基础,是整个工厂的智能制造。

旁白:他,就是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陶喜冰。

陶喜冰:敢为人先,“智”造未来

旁白:199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陶喜冰被分配到海尔集团,从事着机械设计、模具设计的相关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他,五年之后接到一个新任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一起,筹建哈尔滨海尔哈工大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陶喜冰:当时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专项开始了,海尔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一个项目。原来的青岛海尔机器人有限公司,就是我牵头组建的。因为当时的国内机器人行业刚开始兴起,概念也是刚为人所知,所以也是对这个事情充满了兴趣。本身我是对技术也是比较喜欢、比较有兴趣的,所以一旦接触到机器人这个新的概念之后,也是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开始一直到现在,从事这个行业从一而终。

旁白: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陶喜冰开始不断在这个领域进行探索和创新。2004年,他和团队研发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全伺服注塑机械手,填补了当时国内市场的一大空白,并借此拿下第一个大客户——富士康。全伺服注塑机械手的成功更加坚定了陶喜冰在机器人制造道路上的发展决心。2008年,他辞去原本的工作,与团队一起创办了青岛科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然而,同所有创业时期的公司一样,满怀憧憬的陶喜冰很快就遇到了创业道路上的第一道坎。

陶喜冰:企业的发展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非常艰难,不光是你有技术就可以做起来的。包括你的资金,你的营销,你的市场,你的管理,任何一个坎都会让企业万劫不复。(在)09-10年左右,当时我们遇到的资金困境,是最困难的时候。没有资金,即便是有订单,接进来之后你买不起原材料,你发不下工资去,这个企业就要陷于困顿。当时也是万念俱灰,确实非常难受,每天工作很久之后下班回家,往沙发一躺,什么也不想干。企业的发展就是突破一个个的瓶颈才发展起来的,过程之中有很多的坎坷,但是最终还是咬牙走过来了。

旁白:挺过困难时期的陶喜冰更加珍惜企业发展的每个机会。他坚信,技术优势始终会是机器人制造的王牌。在国内智能制造风生水起的情况下,他没有盲目跟风,反而是深入调研,充分了解行业痛点以及市场需求,带领团队深入研发一线,先后做出了面向3C行业、橡胶轮胎等不同行业的多项系统集成。而陶喜冰和他的团队也获得了一个外号——技术痴。

陶喜冰:我们这帮人,跟我特质比较相近,叫做技术发烧友吧。所以在技术研发的路程中,我们几乎是非常默契的。我们就喜欢研究技术,喜欢挑战新东西,这是我们的特性。一边是红海,一边是蓝海,你可以做些市面上比较普通的东西,固有一些技术,但是那个没意思。对我们来讲,越难可能是越有挑战性越刺激。我们经常有句话,就是叫擒贼先擒王,它有一定的高度、难度,或者说这种技术中国没有国外有,或者连国外都没有,但是市场需求,就即便不是现在需求,也是未来需求的。那我们最喜欢研究这方面的东西。从需求为导向,我们看到的不是眼前的东西,而是未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以后所需要的技术和产品。

陶喜冰:敢为人先,“智”造未来

旁白:技术上取得的成就没有让陶喜冰沾沾自喜,正如他说的那样,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以需求为导向,是科捷发展的重要策略。2014年,面对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势,陶喜冰积极做出调整,公司也从以往做单机为主转向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智慧工厂。

陶喜冰:整个工厂的数字化,它是以产品质量的提升为基础。这所有机械的,电气的,软件的这些要素堆积而成的是一整套复杂的、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两台设备。所以从这个维度出发呢,我们也是比较敏锐地认识到了这个行业会发生的深刻的变化,到今天呢,我觉得我们这个路还是真是走对了。智能制造呢,它本身不是解决劳动力的问题,本身是解决你整个企业的管理架构,你的信息化,包括你的整体的系统的竞争力的问题。我们想通过这个机器人,来提升整个企业的工艺水平,完全脱胎换骨。我们15年的时候做过一个案例,是山东一家企业。他之前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全是用人在做,后来我们给他规划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给他上了机器人,做了很多的自动化、信息化的一些工作。最重要的我们把他工艺的生产过程,一个检测环节完全用机器人取代,包括自动的取数、数据的分析、数据库的处理。后来改造完之后,意想不到的现象发生了,这个企业的形态完全发生变化。他的产品被国际巨头、被国外的很多客户看中了。因为他有这套系统,让国外客户认为这套系统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是可靠的,是可信的。我们要给客户创造的这种价值呢,也是我们非常欣慰的一点,这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旁白:2017年,科捷获得“2016年度中国十大系统集成商”的大奖,而对工厂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便是获奖的重要因素。市场的反馈也证明陶喜冰的判断是正确的: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敢为人先,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陶喜冰:像我们这种科技类型的企业,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你没有创新,整个公司就没有灵魂了。我们有个三高战略:高端的技术,高端的产品服务于高端客户。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呢,首先要想到一点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最好的。为行业打造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1+3+n”。首先做一,就是某个行业头部的客户;一做成功之后做三,三就是行业的前三名,就是在一做个样本,在三把整套的技术平台标准化完善,然后成熟度再提高,成熟之后向n推广,向整个行业推广,这是我们的思路。

旁白:知之非难,行之不易。中国的智能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专业性高、针对性强的专业和院校也并不多。而如今随着行业的发展,陶喜冰也抱着求贤若渴的心态,积极寻求着可以一起奋斗的伙伴。

陶喜冰:首先要理念接近,文化认同,志同道合,这是最关键的。不在于你技术有多高多低,技术都是可以后天学的,但是如果说你没有兴趣,你不爱好这个行业,那对他来说也是遭罪。我们希望从一些比较有潜质的人中来培养他,然后我们从这些有潜质的人中挑选一部分有兴趣的人,然后再在技术上、专业上来培养他,让他接触到场景,接触到技术,接触到用户的需求,接触到具体产品的研发过程,慢慢的成长起来,就这样的话是一条比较好的路。

陶喜冰:敢为人先,“智”造未来

旁白:有了行业前沿的技术、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策略,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当然也少不了政策的扶持与鼓励。如今,青岛也在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无论是捕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其转换成设计语言,还是将定制商品通过消费互联网匹配到个人手中,智能制造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陶喜冰:工业互联网是个方向,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系统。我们认为机器人智能制造是整个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一个底牌,一套基础。因为工业互联网需要大数据,需要信息链,需要自动化的取数,需要信息的传递。如果说你没有智能制造这个环节,个性化的定制跟用户的需求、跟大规模的生产之间的信息是断流的。你只有有了智能制造这个底牌,它的数据,它的执行能力,它的信息架构,它与用户需求之间无缝的数据的衔接,才能成为可能。所以没有智能制造也就没有工业互联网的更深层次的应用。青岛是搞工业机器人比较早的城市之一,13年的时候,青岛在高新区成立机器人产业园,当时在国内还是寥寥无几的。青岛市各级领导对工业机器人行业理解的也比较透彻,意识也是比较超前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觉得青岛政策环境、社会氛围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青岛在整个全国的城市中的应用场景、产业门类非常全,事实上这也是为我们机器人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应用市场;再加上政府领导的重视,产业政策的支持,所以我们在青岛的发展应该是非常好的。

旁白:2020年,科捷以全国第一的名次中标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这对陶喜冰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信任。

陶喜冰:国家给我们的荣誉和认可,也是我们非常欣慰的事。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并不是多艰辛,而是我们以前27年的积累有多艰辛。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推向市面上很多产品是成功的,用户是接受的,给客户创造价值了,但是你们看不到的是背后一大堆的废品。我们有这个雄厚的基础和经验,我们自然而然的走到了行业的这样一个位置。被行业认可,被企业认可,被国家部门认可,我觉得也是对我们27年走过的道路的一种认可,对我们达到行业标准的高度的一种认可,这是我们非常高兴一件事情。

旁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路的困难和挑战,必然也有着一路的坚持与收获。阶段性的磨炼与成果都是在为未来更好的科捷做着充足的准备,而陶喜冰也将带领他的团队,登上智能制造业的高峰,插下属于自己的旗帜。

陶喜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呢,需要大家协同,需要资源整合,形成整套生态系统来发展。把目前其他行业的一些新的技术融合贯通到机器人行业中,给机器人行业赋能,让机器人行业有一个质的蜕变。我们肯定是要在机器人行业深耕细作,要做全行业的事。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到了这样的历史节点——全行业都需要智能制造,都需要自动化,都需要信息化,而不仅仅是一两个行业。我们想的就是,把一两个行业的机器人自动化做扎实了,把这个技术高度拔到一个最高的水平,把“点”拔起来,然后(用)在“点”上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平台拔“面”,把其他行业的自动化问题、解决方案问题研究透了,再把整个“面”提起来。我个人就是搞技术出身的,比较拘谨,反正我们就是埋头苦干,无暇他顾。只要我认准一条路,我想要做到什么程度,哪年做到这个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沿着个目标一直往前努力。这个过程之中有很多的坎坷,(但是)那些经历、那些困苦也为我们下一步提供非常好的指引,我们会坚持我们的信念,不忘我们的初心,继续走下去。

【唯才唯青岛,我是陶喜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陶喜冰:敢为人先,“智”造未来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