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全国各大城市又有一批地铁新线投入运营。对于多年来致力于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研发的郜春海来说,这些早已习以为常。郜春海带领团队研发的CBTC信号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0多个城市,仅上个月,就有6条使用这一系统的线路开通。
CBTC系统全称为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具有发车间隔小、安全可靠性更高等优势,近些年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09年,郜春海走出大学校门,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自主信号技术实体企业“交控科技”。短短十年时间,他率领团队不但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还打造出中国第一个自主化CBTC系统产业链,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
企业发展迅速,但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郜春海大学时学的就是铁路信号专业,毕业留校教的也是信号专业,走出校门创业,做的还是信号技术企业。如此算下来,郜春海在这条赛道上已经奔跑了三十年。
信号系统被称作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脑”。上世纪90年代末,郜春海曾以专家身份参与轨道交通核心设备的招标和采购谈判,对国外的技术垄断深有感触。那时,一套信号系统动不动就卖到几个亿,中方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日常维护也价格不菲。中方提出合理的技术问题时,却被外国企业动辄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买也买不来话语权,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让中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不再受制于人。”2000年,当时还在学校当老师的郜春海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学校科研优势,决定组建自主开发信号系统研发团队,开始了艰苦的自主创新之路。
缺乏参考资料、没有前人指导,自主创新谈何容易。郜春海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冥思苦想,有时几天都不出门。有了思路之后,为了验证是否正确,他拎着几箱方便面在列车上做测试,吃住都在上面。2010年底,郜春海带领团队终于成功攻克了CBTC技术,从而在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缩短运行间隔,提高行驶速度,进而减少乘客候车时间,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2010年12月30日,使用自主创新CBTC系统的北京地铁亦庄线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并实际运用的国家。
此后,郜春海步履不停,率领团队继续攻关科技创新“从0到1”的问题。2017年12月30日,使用交控科技FAO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北京地铁燕房线正式开通,成为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运行线路。在此基础上,郜春海团队将系统进一步升级,并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上首次应用。相比时速80公里的一般线路,大兴机场线列车设计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成为目前全球最快的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
从“跟跑”到“并驾齐驱”,再到“领跑”,让郜春海对“卡脖子”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学习历史可以知道,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发展起来的,他们用了6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水平。”在他看来,“卡脖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体系问题。
“我们不光要重视技术应用,还要重视基础的科学研究。”作为一名从大学里走出来的创业者,郜春海并没有一门心思扎在“赚钱”上,而是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基础研究上面。在他建议下,交控科技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丰台区合作,设立了联合基金,鼓励大学里的科研团队从事基础研究。
交控科技还牵头建设了国家工程实验室,并发表了一系列行业白皮书,将自己的宝贵经验无私地分享给业内同行。“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其他人就不要再走了。大家闷着头去做无用功,最终浪费的还是整个国家的资源。”经历过最初时的剧痛,郜春海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为国内的其他团队带来一些帮助,这是他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情怀。
“有人在追赶我们,我们就可以保持一种紧迫感,从而消除创新的惰性。如果有人通过学习我们做得更好,我也高兴,因为这就是技术进步。”
科技创新没有捷径。为了实现世界范围内的“领跑”,如今的郜春海依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家经常是深夜。有次孩子问他:“为什么外国人一天只工作五六个小时就去喝啤酒了,我们却要那么拼?”郜春海回答,他现在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人也有一天只工作五六个小时的机会。“如果我们也这样工作,永远也追不上发达国家。”
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技术垄断,背后是夜以继日的攻关。“我们用30年时间追上了发达国家60年的发展水平,只不过我们睡觉、喝酒的时间少了点儿。”郜春海淡然一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2020年11月,郜春海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全国劳模郜春海:核心技术买不来,只有自主创新才能不再受制于人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