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科技数码 光明日报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全民上网时代已经到来,青少年触网年龄越来越早,绝大部分人在进入成年之前都已经成为网民。根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差距进一步弥合,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9%,农村未成年人达到90.3%,与城镇未成年人上网比例的差距大幅缩小。这意味着以往研究者们关注的以网络硬件和网络接入为代表的数字鸿沟被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所基本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鸿沟的彻底消失,因为在解决了网络硬件和网络接入的硬件问题之后,更需要迫切解决的是软件方面的网络素养差距。在中国,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问题尤为突出,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网络规范等方面都可能存在着诸多潜在的不足。本研究从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入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和分析手段,研判中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二、研究设计与调查方案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素养的界定还存有一定的争议,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何种概念界定之下网络素养都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社会中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特别是针对从小就能够与互联网亲密接触的青少年而言,作为网络原住民的他们更需要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根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的在青年群体中广泛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青年科学、依法、文明、理性用网的基本要求,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将网络素养分为: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方面,也是本研究测度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一级指标。在每一个一级指标之下,都包含若干的二级指标:

1)网络技能素养的二级指标有网络基本技能、时间管理能力、娱乐休闲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网络交易技能、自我约束能力和网络效能感知等六个方面。2)网络安全素养的二级指标有信息甄别能力、信息保护能力、交易保障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和虚拟区分能力等五个方面。3)网络规范素养的二级指标有网络行为规范、网络言论规范、网络政策认知和网络伦理认知等四个方面。4)网络学习素养的二级指标有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管理能自主学习能力和网络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

在每一个二级指标之下,本研究选择了不同层次的三个测量三级指标的问题来构成简易的测量量表,如交易保障能力的二级指标下包含了“我不随意扫二维码”、“我从不在不信任的网站支付或者给可疑的陌生人转账”、“我知道如何设置网络支付或移动支付密码”等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均有1-4四个不同等级的选项,其中选项得分越高,表示做法越倾向于正确的选择,该指标的素养或者能力越高。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完成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三级指标体系之后,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全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抽取了一百多所中小学,由共青团中央权益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共同发起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调查数据。经过数据清理和校验,共获得有效样本22685个。

三、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一级指标中,未成年人网络规范素养得分最高,平均3.17分;其次是网络安全素养,平均2.86分;网络技能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相对得分偏低,分别为2.68分和2.62分。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在网络技能素养的七个二级指标中,未成年人表现最好的是自我约束能力,平均得分3.10分;表现最差的是网络基本技能,平均得分2.27分;社会交往能力平均得分2.90分;时间管理能力平均得分2.84分;休闲娱乐能力平均得分2.81分;易能力平均得分2.56分;网络效能感知平均得分2.29分。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在网络安全素养的五个二级指标中,未成年人表现最好的是虚拟区分能力,平均得分3.05分;其次是交易保障能力,平均得分3.01分;信息保护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得分分别为2.85分和2.61分。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在网络规范素养的四个二级指标中,网络伦理认知得分最高,平均得分为3.36分,其次是网络行为规范,平均得分为3.14分;再次为网络政策认知,平均得分为3.10分;最后是网络言论规范,平均得分为3.06分。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在网络学习素养的四个二级指标中,未成年人得分最高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得分2.92分;其次是信息获取能力,平均得分2.89分;再次是信息管理能力,平均得分2.51分;最后是网络创新能力,平均得分2.15分。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考虑到此次调研计算分值是1-4分,如果以平均2.5分作为衡量标准的及格线,可以看到四个一级指标都超过了2.5分。大部分二级指标也都超过了2.5分的及格线,只有网络基本技能、网络效能感知和网络创新能力三个二级指标明显低于及格线。此外,青少年在网络交易技能和信息管理能力两项二级指标上表现也不太好。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由此可见,中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总体尚可,大部分二级指标都能够在2.5分的及格线以上,只有在部分二级指标得分上明显偏低。

四、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一)重应用会娱乐购物,基本技能缺失较严重

当下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从小就能够接触到各种上网设备和网络信息,并习得各种网络技能,但调查发现青少年在不同网络技能习得的程度是不同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在家里、工作单位、学校等很多场所都有WIFI,而WIFI背后的硬件设备就是无线路由器,可以说,设置无线路由器是人们上网设备准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一项基本技能。调查结果却发现,青少年认为自己能够设置无线路由器的比例仅仅只有7.74%,有四分之三以上的青少年认为自己不能够设置无线路由器。与之相对应的,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常用的收发邮件和在手机上安装程序的比例就要高很多。

调查还发现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娱乐活动的能力也比较强,超过三成以上都可以熟练的使用网络搜寻音乐、电视剧、电影。这反映出当代青少年作为网络原住民在网络基础技能习得上的问题,由于他们最初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网络环境,其技能学习主要是在操作、应用和娱乐方面,对网络基础硬件设备的设置等方面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造成上述情况与青少年多使用智能手机接入网络有比较大的关系,智能手机作为最方便的上网设备,其操作、应用的简易程度大大提高,在智能手机上能够使用的app应用程序也是“傻瓜化”的一键式安装,反而造成了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对一些基本的、非傻瓜化的网络技能不熟练,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网络素养和技术能力缺失。

(二)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网络效能感总体偏弱

青少年使用网络是互联网时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绝大部分家长对于青少年适度的使用网络都是比较支持的。在支持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同时,一部分家长会担心青少年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出现过度使用和依赖网络的情况。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他们有比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只有8.54%的青少年表示非常符合手机无法上网时会感到焦虑,6.78%的青少年表示非常符合在学习的时候也经常刷手机,7.12%的青少年表示非常符合在聚会的时候也经常独自刷手机。由此可见,青少年自身是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是也要看到,毕竟还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会被网络和智能手机所吸引,需要重点关注、合理引导他们正确的使用手机,避免过度依赖和沉迷。

与青少年可能过度使用和依赖网络相比,他们应对网络中突发事件的自信程度,也就是自我效能感偏低。自我效能感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目标、实现某一行为的预测和判断,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自信程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9.12%的青少年非常认可“无论上网遇到什么问题,我都能应付”的说法,非常认可“我感觉自己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为12.43%,非常认可“只要努力,我就能学会各种网络操作”的比例为18.74%。故此,青少年对自身的网络技能、有足够能力处理网络中遇到问题的自信是不足的。当然,出现青少年在网络中自我效能感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青少年网络基本技能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很多青少年使用网络只是停留在简单应用、娱乐、购物层面,对其背后的技术、知识的了解是不够深入的。

(三)具有网络学习能力,创新力不足值得担忧

利用网络渠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在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中小学使用了网络课程作为课外辅导的主要工具,也有一部分作业需要在网络中完成。家长也普遍对网络学习持较为支持的态度,特别是一些学历不高、收入偏低的家长,他们自身无力对子女实现学业上的全程辅导,对子女使用免费的网络学习资源持较为欢迎的态度。青少年自身也具有网络学习的诉求,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免费的网络课程和网络资源甚至成为比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学习资源。调查数据分析表明,三分之二左右的青少年都能够使用网络查单词、获得最新的学习资源,以及找到各种网络课程。这说明青少年具有较强的网络学习需求和网络学习能力。

青少年作为网络参与的积极分子,他们在网络上有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比如自己动手制作音频、视频等,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在一些青少年文化较为集中的网站中也能够看到他们依照自己兴趣自发上传的音频和视频,这些音频和视频背后都体现出较强的创新意识。美中不足的是,青少年在网络中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较为局限在用于娱乐的音频和视频领域,对于一些技术性的创新工具掌握情况并不好。调查发现,非常认同自己能够制作音频、视频的青少年比例超过了22%,但能够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比例只有8%,两者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而后者作为真正技术创新的基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忽视,也是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隐忧。

(四)网络伦理认知较好,信息甄别能力待加强

一般而言,青少年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伦理认知上可能存在着较大误区,调查却发现,青少年对网络伦理、网络规范的认知较为正确,他们中大部分都知道在网络中尊重他人并保护他人隐私,避免使用不正确的网络语言去侮辱和歧视他人,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产品版权和知识产权等等。其中有些方面展示出作为网络原住民对网络新兴事物的理解要优于成年人,也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了比较好的社会基础。

另一方面,青少年作为未成年人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未经世事的青少年面前是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对网络世界里充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还缺乏足够的甄别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六成的青少年没有把握使用网络工具来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有45%的青少年在注册账号的时候不太关注用户协议,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太了解。这些恰恰又是网络世界中经常遇到的网络安全隐患,也说明青少年虽然具有较强的网络伦理、网络行为规范认识,能够约束自身不去做违反网络道德的事情,但对抵御网络世界中外部风险、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的。

五、不同类型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比较分析

为了方便不同特征的青少年群体之间做比较,本研究将网络素养的四个二级指标: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做了标准化处理,将每个指标标准化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数值。当指标得分为0时,为所有被调查者的平均水平;当指标得分为小于0时,表示其低于平均水平;当指标得分大于0时,表示其高于平均水平。

(一)青少年网络素养与年龄和教育同增长

从青少年网络素养四个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看,总体上呈现出年龄越大网络素养越高的趋势,这与青少年本身的成长规律有比较相似的逻辑。毕竟青少年网络素养会随着不断的学习和知识的增长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11-12岁是一个比较关键的转折点,从数据上看,12岁之前青少年网络素养得分绝大部分都小于0,12岁之后青少年网络素养得分绝大部分都大于0。在调研中也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小学都严格禁止学生将智能手机等上网设备带入学校,且相当部分小学生也没独自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多使用家长的上网设备。而进入初中之后,青少年独自拥有智能手机等上网设备数量和比例都会增加,学校的管理也不再像小学那么严格,故而青少年的网络使用机会大大增长,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网络素养。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如果按照学段来划分,也会得到相似的结果,从小学生到初中生,再到高中生的网络素养得分是依次递增的,所以可以认为网络素养的发展与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成熟的规律较为接近,都是随着年龄不断进步和完善的。由此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在青少年网络素养偏低的年龄段,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予以更多关怀和保护,避免他们在心智尚未健全,网络素养不高的时候遭遇到不适当的网络问题,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网络风险带来的身心伤害和财物损失。同时,适度的网络素养、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等相关教育内容和课程需要尽早的从小学阶段开始介入,才能够达到最好的保护孩子安全、培养孩子成才的效果。

(二)存在青年少网络素养的城乡数字鸿沟

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对青少年网络素养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此次研究中,以青少年的实际居住地为标准,将他们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别: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调查结果发现,居住在农村的青少年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方面均低于平均值。而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在城市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四个方面虽略有差异,却高于平均值,其中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青少年在网络技能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上甚至高于居住在城市的青少年。

造成居住在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在网络技能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反而更高的原因可能与他们自身的构成有一定关系。众所周知,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家庭中,流动人口家庭比例要高一些,流动人口家庭的子女一方面被家长管束的严格程度相对较低,给了他们更多的接触网络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他们自身习得网络技能、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需求更加强烈一些,比如城市青少年上课外辅导班,城乡结合部的青少年可能更多的是需要网络免费课程作为学业辅助。这种接触网络的机会、使用网络的现实需求可能导致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流动家庭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可能更高。另外,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城乡结合部的流动青少年的平均年龄通常也要大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青少年,而网络素养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增长,因而年龄较大一些的流动家庭青少年可能网络素养略高一些,但这些原因都无法掩饰青少年网络素养存在城乡差异。

(三)父母不在身边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偏低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最重要港湾,也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场所,父母对子女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关怀照顾,还有在日常的教导,在网络世界中更是如此,相当部分的青少年第一次上网都是使用家庭的上网设备或者父母的智能手机。在学校网络技能和网络素养教育没有受到广泛重视的情况下,父母就成为子女上网的老师,也是维护青少年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调查发现,父母是否与子女共同居住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得分有比较大的影响。没有和父母一起居住的青少年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方面得分都要低于平均水平;与父亲共同居住的青少年在网络安全素养和网络规范素养两个方面低于平均水平;与母亲共同居住的青少年在网络规范素养上低于平均水平;与父母亲共同居住的青少年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方面都要高于平均水平。分析结果充分证明了父母在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父母亲共同陪伴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得分最高也体现出家庭的作用。

家庭对青少年网络素养影响巨大的发现会让很多人都想到农村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问题。如果把农村青少年单独分析的话,可以看到无论父母是否在身边,农村青少年的网络素养都要低于平均水平,而农村父母不在身边的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得分更是整体偏低,更大幅度的低于平均水平。而农村青少年只要父母有一方在身边的,网络素养得分都会有较大的提升。这一分析结果有两点内容需要重视:一是城乡数字鸿沟在青少年身上的表现已经从网络硬件设施普及为代表的网络接入鸿沟转变为以操作、技能、认知为代表的网络素养鸿沟,而网络素养鸿沟的消除难度远远超过通过铺设硬件能够解决的网络接入鸿沟。二是当前青少年网络素养与家庭关系密切,而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留守儿童网络素养教育问题亟待通过统一、普及的学校义务教育来解决。

(四)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网络素养

进入学校的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学校、家庭、同伴三个层面,其中家庭影响逐渐下降,而学校和同伴的影响更加重要。在互联网社会中,网络素养作为未来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得到重视,而在调研中发现,尽管学校都会开设与网络相关的课程,但并没有把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作为一项与基本技能挂钩的课程或者教育内容来设置。不少学校还存在着缺少专业老师,没有正规教材或者教材陈旧落后,对网络教育不重视甚至完全忽视的情况。实际上,教育部门至今也未能明确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究竟应该如何在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也造成了各地方教育部门在探索网络素养教育遇到不少困难。

根据调研的发现,本研究归纳了学校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可能涉及和最为常见的五个方面:具体的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教育、网络防沉迷教育、网络相关法律知识普及和文明上网教育。调查发现,大部分青少年在学校中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网络教育,且呈现出接触网络教育内容越丰富的,其网络素养得分越高。在学校中没有学过网络素养相关内容和只学过一项网络素养相关内容的青少年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网络规范素养和网络学习素养四个层面的得分都偏低。学过两项和学过三项的青少年在网络素养四个层面的得分虽然要高一些,却也低于整体的平均水平。学过四项的青少年在网络技能素养、网络安全素养和网络规范素养三个层面上高于平均水平,但在网络学习素养方面仍然低于平均水平。把网络素养相关五个方面内容全面学习的青少年才能在网络素养四个层面上都高于平均水平。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阶段之后,学校就已取代家庭作为专业化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功能和角色,学校教育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网络素养的习得。数据分析的结果也意味着当前学校教育中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浅尝辄止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是满足不了互联网社会中的实际需求,想要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必须在规范的教育体系中安排足够的课时和专业的内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特点,针对他们最容易出问题的网络安全素养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课程,避免他们在网络素养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受到身心伤害。

(五)青少年网络素养和使用网络相互促进

面对网络世界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网络欺凌、网络诈骗和网络依赖等问题,一些家庭、学校为了避免青少年遭受到身心伤害和财务损失,采用了严格控制青少年上网的方式来解决,但这种隔离式的解决方法相当于给青少年罩上了一个透明玻璃箱式的保护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方面是要塑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另一方面是需要不断提高青少年自身的网络素养,必须让他们在充分认识、理解和使用网络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甄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在本研究中,选择了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中经常出现的行为,既有最为常见的聊天、看好友动态、听音乐、玩游戏、看小说、看动画/漫画,也有在网上搜索信息、收发资料作业、逛网络社区、网上看新闻/资讯,还有一些最新流行的网上看直播、看视频短视频、网上购物、网络捐款,以及创作内容、粉丝应援等二十种不同类型的网络行为。数据分析发现,网络行为使用程度和网络素养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使用网络行为越多的青少年,他们的网络素养得分越高。如果把青少年使用网络行为按照人数划分为最少使用、较少使用、中等使用、较多使用和最多使用的五等分组,最少使用组的网络素养得分最低、较少使用组的网络素养得分低于平均水平,中等使用、较多使用和最多使用组的网络素养得分依次升高。

网络使用程度与网络素养得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或许能够颠覆一些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认知,确实在网络世界中存在着诸多青少年难以独自抵御的风险和问题,但逃避和隔离看似可以完美的保护青少年,却不能够提升青少年抵御风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可能让青少年掉入过度保护的陷阱。科学、合理、适度的引导青少年了解网络、使用网络,习得网络技能和知识,不仅可以提升网络素养,而且可以增强他们未来独立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调查数据分析结果也说明,使用网络本身可以起到提升网络素养的作用,而提升网络素养又有利于青少年更好的使用网络,一个潜在的前提是,需要全社会的呵护和家庭、学校的陪伴。

六、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对策建议

本次针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调查研究覆盖面大、抽样科学合理,样本的代表性强,应当说基本代表了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基本情况。总体上看,青少年网络素养较高,但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城乡数字鸿沟从硬件差距转变为软件差距,网络基本技能素养和网络创新能力素养不足,农村青少年和父母不在身边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偏低,学校网络素养教育远远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在互联网社会中都会对青年一代产生深远的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重视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工作。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顺应时代需求,把网络素养作为青少年必备基本能力来培养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社会,网络技能、网络素养是互联网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就像在工业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具有识字能力的文化素质一样。可以说,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网络技能和网络素养的培养和工业化时代的青少年识字、学习文化具有同等功效,是任何在互联网时代生活的年轻人都必须要学习的最基础能力。故而,迫切需要人们正确认识到互联网社会对未来人们的时代需求,正视在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网络技能习得和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的有利条件来看,当代青少年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他们成长过程的或多或少的与网络生活交织在一起,生来就带有一定的网络“基因”,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具有天然优势和技术条件,只要人们加以重视,势必能够取得比较好的预期成果。从培养青少年素养的不利条件来看,当前社会还未形成把网络素养作为青少年必备基本能力来培养的共识,尤其是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承担重要功能的教育机构、家庭、企业都没有完全认识到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必要性。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把网络当作洪水猛兽,完全反对将网络素养作为青少年必须培养的基本能力来看待,采用各种各样的隔离、阻断的方式,尽可能少的让青少年接触和使用网络,更不要谈培养网络技能和网络素养。因而,必须引导全社会重新认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重新了解网络素养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重新围绕青少年成长打造符合他们人生发展和社会化需求的网络素养培养体系,让青年一代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富有竞争力。

(二)做好顶层设计,倡导和形成政府和社会各界ALL-IN战略格局

培养青少年网络素养不仅是顺应了互联网社会的时代特征,而且把握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脉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当下互联网开始进入5G时代。5G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网络以及网络背后的软硬件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人类进入互联网社会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围绕着网络发展的技术竞争,而技术竞争的背后是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竞争,网络素养就是互联网时代最基础的人口素养,所以应当把青少年网络素养培养作为国家战略任务来进行顶层设计。

考虑到网络技术则在现代化的国际竞争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青少年网络素养在互联网社会中越来越重要,必须将培育青少年网络素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国情,以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技术发展水平为现实基础,正确认识中国存在的青少年城乡数字鸿沟和学校教育严重不足的现状,坚持创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优化和合理配置网络资源,改革和创新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全面推进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培育体系,构建成年人的网络素养终身培育体系,倡导和形成政府和社会各界ALL-IN网络素养培育的战略格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履责和全民行动的原则,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部门的界限,充分发挥每一位政府和社会参与方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加速培育和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为国际竞争和国家发展提供人才的战略梯队。

(三)加强学校教育,宜将网络素养作为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

工业化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功能业已从家庭和家族转移到了学校,现代化学校体系作为适应工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生产培育合格劳动力的辅助性社会机构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要做到与时代同步,在工业社会中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训都是由学校来完成的,互联网社会中知识、技术和能力也必然需要学校教育来完成,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亦是如此。因而,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必须加强学校教育,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按照符合青少年接受能力的课程体系,从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安全、网络创新等软硬件各个方面综合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目前学校教育无法实现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功能重要原因是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下,网络素养相关的教育内容和课程并没有全面、合理、科学的被纳入到普及性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部分省市有关于网络素养相关课程的试点,但大多也是浅尝辄止,无论课程内容和课时数量,还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都远远无法满足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真实需求。甚至可以说,青少年的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素养教育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家长、亲属、同伴、朋友等非正规教育机构来完成的,由此也造成了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因此,网络素养作为互联网社会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素养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网络世界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网络在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非常有必要将网络素养作为普及性义务教育基础课程,为青少年在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奠定基础。

(四)动员家庭参与,牢牢把握住青少年上网第一场所的亲子引导

尽管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功能外化,但由于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缺位,导致家庭不得不更多的承担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功能。且多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发现,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第一次接触网络往往是在家庭内部用父母的智能手机或者其他网络设备,青少年在进入学校之后最主要的上网场所仍然是家庭。毫无疑问,只要学校没有明确、全面的实现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和内容,家庭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扮演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第一场所和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即便是在未来网络素养教育进入普及性的义务教育课堂,没有家庭的积极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效果可能也要大打折扣。

家庭参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培育与学校的正规教育有所不同:家庭内部的关系是亲子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父母的网络知识、网络素养和网络行为对青少年有直接的身传言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子女的网络知识、网络素养和网络行为。故而,在家庭参与的侧重点应当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除了身传言教之外更应该侧重亲子教育和亲情感化。当下有一些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生活,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解决这一现象的关键就是通过亲子教育改善家庭环境,通过积极、有效、包容的亲子沟通促进彼此之间的换位理解和情感联系,通过增强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归属感来提升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融入和对家庭生活的认同,从而才能更好的习得和提升网络素养,避免陷入过度依赖网络世界带来的社会问题。所以,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动员家庭参与,利用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把握住青少年上网第一场所——家庭,牢牢把握住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方能有效化解网络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提升网络素养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五)塑造清朗空间,各方应视打造适宜青少年的网络环境为己任

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利于青少年接触到适宜的网络内容、习得有益的网络知识,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社会各界都有责任、有义务为青少年营造安全、健康、温馨的网络清朗空间。虽然互联网社会业已到来,但相关的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企业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漏洞,戕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故而,塑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共青团作为中国与青少年联络最为密切的组织力量,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把打造适宜青少年的网络环境视为重要职责,协调各方共同努力。在打造适宜青少年的网络环境过程中务必要重视和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充分运用青少年喜爱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时尚元素,积极创作推出在青少年群体中最为流行的视频、图文、歌曲、动画、H5、表情包等,以接地气的、符合青少年亚文化风格的网络产品内容和网络传播形式,为青少年塑造积极、正能量的网络空间。对于政府而言,可以统筹部署相关职能部门,与互联网企业、各级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公众形成协同治理的共治格局。在原则和规则上严格控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公益组织等非政府部门的作用,引导各方以打造适宜青少年的网络环境为己任。

(六)强调企业责任,引导龙头企业联合发起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

网络平台和互联网公司作为给青少年提供网络空间和内容的主体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企业责任,尤其是在网络游戏、网络视频和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文学和动漫等青少年喜欢的网络内容和网络领域,更是需要相关互联网企业的参与。同时,互联网企业需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政府规范化的制度框架下,主动强化网络管理,包括青少年的上网时间、上网消费、上网内容等方面的细节管理。

在行业中占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应当更积极的配合政府部门监管,以行业协会等形式,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工作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些带有创新性的网络形式和网络内容的龙头企业和平台,更应该扮演好推动者的角色,推动形成有利于青少年网络素养提升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行业规则,借助行业自律来弥补现有规则的滞后,有效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责编:张永群

编辑:朱晓帆 常莹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这有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调研报告,请查收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