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许迎果.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期关于内存科普的视频,其中提到了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而内部存储器包括缓存,内存,显存等等,外部存储器则包括硬盘,磁带等设备.
内存既然讲完了,接下来自然就要聊一聊外部存储器中最重要也最常见的硬盘了.
由于固态硬盘之前经常给大家介绍和推荐,就不再细说了,这里主要说一下机械硬盘.
大体上会讲到以下五个部分,分别是:
1.机械硬盘的发展历史
2.机械硬盘的结构
3.机械硬盘的参数
4.机械硬盘的优缺点
5.机械硬盘的选购策略
今天我们首先来聊第一部分:机械硬盘的发展历史.
1956年,世界上第一块硬盘350RAMAC诞生.它是由IBM公司所设计和制造,使用了50片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盘片,尽管存储容量仅有5MB,但体积十分硕大,重量达到了数百公斤.
1970年,西部数据公司成立.
1972年,东芝率先推出了14寸硬盘.
1973年,IBM公司成功研发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并推出了新型硬盘: IBM 3340.
这一技术的精髓在于: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保证了内部组件不会受到灰尘污染;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样可以避免摩擦.温彻斯特技术奠定了日后机械硬盘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这套架构仍然在沿用.
1979年,IBM公司又发明了薄膜磁头技术,可以显著减少磁头和磁片的距离,增加存储密度,减小硬盘体积,同时硬盘的读写速度也可以更快,容量也更大.
同一年,两位IBM公司的员工选择离职,随后联手创立希捷公司.
1980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GB级的硬盘产品: IBM 3380,容量达到2.5GB.
同一年,希捷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ST506,是首款面向个人用户的硬盘.
80年代末,IBM又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存储密度较之前提高数十倍,该技术为日后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
1991年,IBM又又推出首款3.5英寸且容量达到1GB的硬盘:0663-E12.这开创了民用级GB硬盘的先河,从此硬盘容量开始进入了GB数量级,3.5英寸的硬盘规格也由此成为现代计算机硬盘的标准规格.
1997年,IBM又又又又又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GMR巨磁阻效应磁头.该技术使磁头灵敏度大幅提升,存储密度提升了数倍.
2003年,日立公司收购IBM硬盘事业部,并成立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
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MR).也就是将原来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存储密度再次提升.
2007年,日立公司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B的垂直式硬盘,售价只需要399美元.
2011年,西部数据公司收购日立环球存储,并将其改名为昱科环球存储(HGST).
2012年,HGST公司推出了氦气充填式硬盘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存储容量.
2013年,希捷公司率先推出了叠瓦式磁记录技术的硬盘,可以提升存储密度25%,但是代价是写入的效率远远低于传统垂直式硬盘,所以很难讲该技术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
非常遗憾的是最近几年,机械硬盘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不论是存储容量,还是读写速度,都没有重大突破.
这里面的原因既有经过几十年的技术革新后提升越来越难的客观情况,也有经过一波机械硬盘厂商并购潮后,剩余的三家厂商缺乏竞争压力,打默契球的缘故.
好在恰逢此时,固态硬盘的生产技术突飞猛进,制造成本下降,售价越来越低,但性能通常远远高过机械硬盘,大有将机械硬盘取代之势.
好啦,关于机械硬盘的发展历史就先说到这里了,我是许迎果,一个爱好广泛,不务正业的UP主,欢迎你点击关注我的频道,并且点赞收藏留言转发支持一下,谢谢!
小伙伴们,咱们下期再见喽,拜拜!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许迎果 第146期 机械硬盘发展史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