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阿里巴巴要取消“361”考核制度,这个消息对阿里巴巴员工来说,可谓喜大普奔。
这种淘汰制度单独来看,可能是不错的,向上甚至可以追溯到通用电气杰克.韦尔奇(史上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他把这套模式称作区别考评法)所提倡的“活力曲线”。
但区别考评法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可能用错了地方。
第一、我们中国人多少还是提倡讲点人情的,即便不合适也多半采取劝退,不会进行“刚性淘汰”,那样做很容易不得人心;
第二、我们缺乏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足够好的职业化环境和保障制度。
强制分布也好,末位淘汰也罢,初衷是为了保持人员流动和企业活力,但这本经不好念。使用不当,往往在企业内部产生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比方说,谁不听我的,谁对我提出异议,甚至谁比我优秀,谁威胁到我的官位,我就给谁打低绩效,完全不能有效调动员工内心的积极性!
反而可能让下面的人都变成了溜须拍马的人精,只说好听的,只说正面的,没人告诉领导真正的问题和风险。这样就将大问题和大风险人为的降低,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反而更大,这就导致背道而驰,好好的经念歪了!
而且,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套区别考评法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就连GE自己都取消了这套考评方法。有人指出,这种所谓的强制分布比例(即区别考评法)是人为主观划分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强制区分的存废之争
考核要不要强制区分,其实一直存在两种声音:
一种是必须强制区分。这一点在企业管理层当中表现明显,他们往往担心“吃大锅饭”的问题——如果考核没有区分,如何知道哪个干得好哪个干的差?这对于干的好的、能力强的员工明显是一种负激励,对于能力差的则大可以滥竽充数、高枕无忧的混日子。做主管的如果都想做好人,那谁来做恶人?只有考评没有强制区分就等于走走形式,相当于卸下了主管头上的紧箍咒,让其对属下放松监管甚至随心所欲,导致组织人员臃肿、绩效不彰。
他们认为:或许这种强制分布方法不甚合理,但谁又能找到十全十美的考核方法?况且,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更不可能存在一套完美的考评方法,如果存在个别不公平现象,那也是事出有因,要么是个人服从集体利益,要么个人不适应请另谋出路。
另一种是不强制区分,其理由是:强制区分成了政治博弈的工具,比如用作淘汰人员的杀手鐗,会令企业员工人人自危,反而加深了员工之间的隔阂,导致团队不和谐,发生“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所以要废除强制区分这种做法。
既然不强制区分,其替代品之一是“企业文化”,即在内部倡导一种积极向上、和和气气的团队氛围。并且通过内部创业、员工持股计划、长期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的改革,达到一种“谁贡献多、谁获益大”的理想状态。
相关链接:
12月28日,凤凰网科技消息,阿里巴巴集团CPO童文红在内部论坛宣布,将取消强制“361”考核制度,不再强制直属领导给10%员工3分-3.25分的绩效评级。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已经证实了该消息。
据了解,阿里巴巴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评分标准整体按照“361”比重分配:3.75-5分的员工占30%,3.5-3.75分的员工占60%,3分-3.25分的员工占10%。如果员工年终绩效为3.25分或以下,则会被取消年终奖和晋升机会,连续2年绩效评分低于3.25就会面临被辞退。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同样通过内部论坛宣布,不再强制员工上交周报。阿里方面称,还要杜绝形式大于内容没有思考的PPT,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阿里巴巴取消361考核淘汰制度,活力曲线还能保持吗?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