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 “时隔四十四年人类再次取回月球样本”

科技数码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2020即将过去。我们在疫情之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我们与国际社会共担风雨,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我们在变局中开新局,更将在新征程中创造新机遇。

12月17日,历经23天的在轨飞行,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采集而来的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的这次探月任务,也被国际社会称为“时隔四十四年,人类再次从月球上带回岩石新样本”。

北京时间11月24日4时30分,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腾空而起。经过2200秒的飞行,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和前几次探月任务相比,本次任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裴照宇介绍:“工程的目标是三个方面:一是突破跟采样返回相关的新的一些关键技术。二是实现地外天体的自动采样返回。三是进一步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12月1日23 时11 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这一着陆区在月球上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的吕姆克山脉附近。科学家认为,从地质上来说,这一区域可能存在比较年轻的玄武岩。

而后续的约2天时间里,嫦娥五号探测器正式开工“挖土”,通过表钻结合、多点采样的方式,采集月球样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介绍:“我们有两种方式能够获得更多不同种类的样品,更多数量的样品。另外从工程本身来讲,我们的探测器出去以后,万一碰到一些不可预期的情况或者有设备出现故障,我们会采用一种备份的方式来确保一种方式不行,另外一种方式还能采样。”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历经23天的在轨飞行,嫦娥五号返回器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这次任务中,嫦娥五号探测器共完成了一次对接、六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五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圆满完成了任务。

这项任务被看作是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也指出,该任务创造了多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中国 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初步测量,此次嫦娥五号任务采集的月球样品约为1731克,将主要用于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说:“对于采回的月球样品,我们会妥善存储,包括异地灾备存储考虑。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我们会在实验室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对月球样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结构构造、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物特点和地质演化方面,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

本次嫦娥五号任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领导人、航天机构和部分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很多国际同行和友人,都以不同方式对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向中国表示祝贺和赞誉,期待进一步合作。 对此,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中国政府会按照《外空条约》,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包括对有关探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还将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并与有关国家和国际同行共享科研成果。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任务 “时隔四十四年人类再次取回月球样本”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