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证明SpaceX 初步摸清了当今技术条件下“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最低条件。
星舰和马一龙过去所有的Falcon 火箭都不同,从视觉上突出一个“糙”,而这种无比廉价的方式恰好成了SpaceX 的出发点: “我们就从最省钱的开始,这个模型不行就加一点钱,再不行就又加一点钱,直到刚好达标,我们就不加钱了,按照这个量产。”
(马斯克: 燃料贮箱就是一个装液体的保温容器)
这似乎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 从低到高的摸清生产方法从而控制成本。然而这在过去的航天上却是罕见的。
首先运载火箭是一个无比复杂的系统,而发射任务往往有很强的政治意义,所以大家都会多搞冗余来保证成功,反映到方法上就是: 从最牛逼的技术用起,哪里不放心就开发更牛逼的技术。那成本自然是以亿计,完全无法控制。
其次,在过去的几十年,每个主要航天国家的组织内部都形成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很多思路并不是被证实没有出路,而是大家更习惯按照大方向前进。
然而马一龙这个鬼才把两条东西都违反了,一是“失败”可以当做常态,不放心的东西就发到天上来看看炸不炸;二是没有任何经验可言,所以凡事搞工程来验证。
Falcon 猎鹰系列是为了让自己能活下来,所以还很有传统航天的范儿。星舰纯粹就是自己做开创性工作,所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风格来: 露天焊接(后来搭棚恒温恒湿);普通不锈钢直接焊(后来焊缝有问题,减少焊缝+改进工艺);超薄的贮箱壁(后来一点点加厚度满足了设计需要)......
工程的实现是需要摸索和勇气的,初步的结果就是今天的全尺寸 150m hop。除开Raptor 引擎,其余也一定是便宜货,而未来这个便宜货也很可能出问题(“加钱”)。
然而实验结果就摆在这,SpaceX在低成本航天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成果,现在贮箱压力通过了,起飞着陆控制通过了,他们真的有可能把成本降低两个甚至三个数量级。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如何评价spacex的星舰(starship)sn5成功进行150米跳跃?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