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长征八号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谱写了新型火箭“一箭五星”的壮丽诗篇。成功的背后少不了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奋战在岗位一线的航天人。在有着“万里海天第一棒”美誉的铜鼓岭测控区,两位来自北京的小伙子刘思禹、刘迪默默坚守,为长八首飞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刘思禹:从“遛鸟”到“牧箭”,是梦想的力量
“铜鼓岭遥测信号正常!”实时调度中传来刘思禹铿锵有力、字正腔圆的声音。刘思禹和同事完成了一个弧段的测量工作,电脑屏幕上覆杂的数据排列并没有影响他有条不紊的操作,将“长八”火箭的遥测数据实时送至指挥控制中心。
工作中的刘思禹(孙钰程摄)
铜鼓岭地理位置是观测火箭状态的绝佳地点,也因此被称为“万里海天第一棒”。院子里有一块镌刻着“牧箭逐星”四字的石头,那正是对铜鼓岭“牧星人”工作最好的写照。刘思禹所担负的岗位,是对火箭的弹箭参数进行检测,并把测得结果传送到指控中心,实时监测火箭状态是否稳定。任务当天,刘思禹手握操作杆,眼神坚定。
刘思禹今年刚满23岁。来到发射场之前在家里可是出了名的“贫”,正经话从来不正经说。做事马马虎虎,总是沉不下心来,有一个大爱好就是跟着父亲遛鸟。2016年还在上大学的他,在电视里看到长征五号火箭在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的新闻后,感到热血沸腾,毕业后到文昌干航天、亲眼看看发射的想法油然而生。
2017年,刘思禹怀揣着航天梦来到了海南岛的最东端,如愿加入了航天人的序列。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到铜鼓岭的他有点傻眼,三面环海的测控区,远离市区,一片荒凉,这让来自大都市的刘思禹难受了很久。加之连续两年发射场都没有发射任务,那个能够亲眼看到发射的愿望始终没能达成。
检查设备的刘思禹(孙钰程摄)
测控区负责人看出了刘思禹的急躁,耐心地跟他聊起了测控区的建设历史。2013年工作人员进驻铜鼓岭测控区,住机房打地铺,安装调试、综合校飞,“五加二”、“白加黑”是工作常态,为的就是确保尽快形成测控能力,迎战首飞任务;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测控区6名勇士冒着生命危险抢救设备……一个个感人故事让刘思禹心静了下来,也坚定了他留下来实现梦想的决心。
自此他一门心思扑在设备上,如饥似渴地钻研基本原理、操作规程,对照设备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背记,一个单位一个单元跑图,经常学到深夜,最终攻下道道难关,通过上岗考核,成为一名遥测岗位操作手。不到两年的时间连续圆满完成了“天问一号”、“嫦娥五号”等4次重大航天发射测控任务。
火箭呼啸而过,刘思禹精准操控着设备,脑子始终想着平时练过成百上千次的操作,电脑上图像稳定跟踪,数据传输正常。此时的他,却又一次没能亲眼看到火箭起飞。“虽然没有看到火箭起飞,但我却一直牵引着它在飞行,这更加的有意义!”刘思禹这样说道。
刘迪:台前有你们,幕后有我
“30分钟准备!”发射前三十分钟,实时调度传来01指挥员的指令。配电操作手刘迪早已穿齐装备,防静电手套、绝缘靴、降噪耳机,口令一下达,他忙碌的工作就开始了。
“‘三油一水’检查完毕!”“设备参数检查完毕!”“报告指挥员,油机可以正常启动开机!”一系列细致的检查,油机正常开机,整个操作有条不紊、一气呵成。
检查油机的刘迪(孙钰程摄)
刘迪来自北京房山,到山头已经4个年头了。他个头不大,浑身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所在的油机配电岗位,负责整个铜鼓岭测控区设备的供电和电力维护工作。“万里海天第一棒”跑得好不好,电力保障至关重要。油机就是电力保障的重要一环,如果市电不稳定,油机电就要及时顶上。而要想任务时油机听话好用,就得平时细心维护、用心“驯服”。
为此,刘迪下足了功夫,向书本学、向老同志取经,从油机构造、运行原理到电力线路,他力求做到一清二楚;厂家师傅的每一次到场,都是刘迪特别欣喜的时刻,因为又可以向他们学习了解一些知识了;在岗位比武中,看见老同志们扎实的功底、娴熟的手法,他也会细心品味差距、暗自更加努力。
启动后的油机,就像一头咆哮着的野兽,嘈杂的机房,有时候刘迪在里面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就是在这吵闹和浓浓的柴油味中,刘迪日复一日地检查油机状态、测量输出电力数据,这也让他锤炼出一身过硬技艺。当问起是什么让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下来的,他说只有一个词:“热爱”。
和同事讨论问题的刘迪(孙钰程摄)
长征八号任务发射前一周的某个夜晚,深夜的机房里刘迪还在忙碌着。原来在每天就寝前例行检查中,他发现遥测设备基座UPS机柜出现故障告警;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接下来的联试联调任务。他立即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故障定位。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检查,刘迪发现是电路板传感器出现问题。经过深夜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妥善解决问题,保证了任务的顺利进行。而此时天色却已经微微发白。
测控点三面环海,恶劣的“三高”气候让设备除锈和防腐显得至关重要。刘迪把山上的设备都当成自己的宝贝一样,每次巡视,他都认真检查配电箱、油机、空调等设备的腐蚀情况,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防腐。面对高密度航天发射任务,刘迪常常感到本领恐慌。他抽出时间考取高压电工操作证,学习无人机操作、空调维修等等。他说“技多不压身,只要任务用得到,我就愿意去学。”
发射场塔架隔着小小的海湾与铜鼓岭测控点相对而立,油机机房轰鸣依旧,刘迪专心关注着油机的状态,期待着任务成功的那一刻。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铜鼓岭上,两位北京小伙儿托举长八首飞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