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完成首次飞行试验,成功地将五颗实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长征八号火箭起飞质量约356吨,在700千米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它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在太阳同步轨道4.5吨运载能力的空白。
而在5天之前,嫦娥五号月球返回器平安返回地球,并带回1731克月球土壤。嫦娥五号的登月及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迈入世界强国之列,也预示着更加激动人心的载人登月计划会很快到来。
振奋之余很多人还不知道,长征八号及嫦娥工程是属于国家在2006年设立的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这一重大科技专项。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公开了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3个,即将结束了2020年是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算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其他一些重大科技专项却未必能够给出让人满意的答卷,有的甚至还让人倍感心痛。
比如"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简称"核高基专项")的目标是:
在芯片、软件和电子器件领域,追赶国际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通过持续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核心产品。通过核高基重大专项的实施,到2020年,我国在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和核心电子器件领域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并在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环境得到大幅优化,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形成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出重大贡献。
现实却是我们目前用的芯片严重受制于人,进口芯片被受到限制,我们自己也制造不出高端芯片。没有国外的芯片就难以制造出高端的电子产品,中国的企业被国外扼住了喉咙,这是国之痛。
还有一个不亚于芯片之痛的痛,那就是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转基因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2006年就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的培育列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因为高层看到了转基因技术拥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在之后的一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到转基因技术,要努力使中国成为转基因技术的领导者、占领转基因技术的制高点等。从这里可以看得出高层的高瞻远瞩。专项计划中本要获得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应用价值的转基因产品,提高转基因生物研究及产业化整体水平。
然而现实却非常令人心痛。近些年来国内有着疯狂的反转基因浪潮,本是造福人类的转基因技术被一些人恶意描绘得跟魔鬼似的,公众谈转基因色变,相关领域的一些科学家被人骂作卖国贼。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本并不落后于世界,可近些年来从业者数量整体下滑,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种植也是一推再推。2020年即将结束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交出的不是像嫦娥五号那样令人振奋的成果,而是心痛、无奈。
看到了火箭升空,看到了嫦娥回家,我们可以为之自豪一下。自豪之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很多心痛。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嫦娥回家了,长征八号上天了,可中国还有一些痛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