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团再一次“火”了,但是这一次却是因为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在该文章中,作者指出自己开通了美团会员之后,在同一时间、地点、商铺的情况下,配送费比未开通会员的账号贵出1~5元。利用会员机制进行杀熟,这很难令人相信,是国内第三大互联网企业能够做得出来的事情。
是的,以外卖给人最深印象的美团,如今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6万亿港元,成为继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企业。这也是为什么已经不是新鲜事的杀熟事件,发生在美团身上,会引起如此火热关注的原因。
要知道,按照2020年的第三季度的数据,美团餐饮的日均单量将近3500万单,这其中又有多少订单有着被杀熟的可能?而面对美团的杀熟可能,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我们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王兴的十年坎坷,铸就美团
作为第三大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王兴的创业道路相对于马云和马化腾,要坎坷不少。自2005年开始,王兴先后创办了校内网、饭否、海内网,但是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要么被迫出售,要么以关闭收场。不过正是这些项目的失败,才让王兴有了成立美团的想法。
也得益于王兴此前的创业经验,美团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至少在资金上,王兴不用再担心创办校内网时一样,因为融不到资金,只能被迫进行出售。2011年,仅成立一年的美团就拿到了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5000万美元的投资。2015年11月,美团更是宣布完成了7亿美元的融资。在资本的帮助下,美团完成了收购酷讯布局酒店旅游行业以及合并大众点评两大壮举。
到了2015年的11月,随着阿里确认退出美团,而腾讯对美团进行10亿美元投资,除了确认了美团的“派系”之外,也正式奠定了美团在生活服务电商平台行业第一的位置。
美团犯的错误,远不止大数据杀熟
成为了行业第一之后,美团似乎的确是有些“飘”了。正如滴滴合并了优步之后,开始对司机削减补贴以及打车价格开始上涨一样,美团同样是被商家所诟病。在今年的四月,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就联合多家省内的餐饮协会向美团递交了联名交涉函,直指美团的独家合作限制和高昂的佣金,不过对于该交涉函,美团并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
除了在商家方面麻烦不断,用户对于美团同样颇有意见。在今年的7月29日就有用户发现美团取消了支付宝支付,并且将美团月付摆在了支付页面的首位。虽然美团方面没有明说,并且在后续恢复了支付宝支付。但是任何商业行为都有着它的目的,有人分析,美团的行为很可能是为了争夺采用花呗支付的用户,让其开通美团月付。可对于用户来说,是否有在美团开通另一个“花呗”的必要呢?
技术原因,或许仅是一句托词
将事情拉回本次美团杀熟事件本身,根据美团的回应,否认了对外卖会员杀熟,这事是由于用户定位缓存问题,导致配送费计算不准确,在实际下单时会准确计算。但是作为一家国内排名第三的互联网企业,是否真的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呢?而这个错误为何又刚刚好出现在用户开通会员之后呢?美团并没有进一步的解释。
此外,这个错误,并不是在这一次事件之后才发生的,在知乎的一个《美团外卖会员和饿了么外卖会员哪一个更划算》的提问下,一个来自2018年的回答,就愤怒地表示道“千万别用美团会员”。答主的经历和《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作者相似,在开通会员之后取消了开通会员前的订单,结果重新下单时就发现配送费从2.5元涨到了5.5元,在客服解释是时间地点发生变化时,答主却换了室友的手机查看,发现其配送费依旧是2.5元。
时隔两年,同样的事件再一次上演,难道美团两年都无法解决如此基础的一个错误?
如今,在火热的社区团购上,美团同样是走在了最前列,但是在大数据杀熟的担忧下,消费者们不得不担心,未来的某一天,自己是否会因为买土豆的次数多,买一斤土豆要比别人多花两块钱?
不过,好在11月的时候,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就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于大数据杀熟、平台二选一等认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在未来正式发布的时候,相信用户被割韭菜的行为会大幅减少。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日均单量近3500万,美团“同货不同价”频发,露出杀熟真面目?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