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累计建成油气长输管道约12万多公里,各类站场800余座,被称为中国油气管网,他们就像血管和脉络一样,支撑着我国的能源供给。
人的血管或心脏出现问题,可以做B超、CT、核磁,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那么中国油气管网出问题了怎么办?采取什么手段检查她的“健康状况”,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档案便于维护和管理?
由中国石油管道设计院开展的在役管道数字化恢复设计工作,就是为在役管道进行“健康体检”提供数据支持。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恢复技术在智慧管网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建立管道的“健康档案”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设计已经在管道建设中广泛采用。这一技术的成熟,让长输管道设计实现了从传统二维到三维、纸质到电子、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模式的转变,使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业务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那么现有的在役管道如何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专家介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地下管线探测、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设计等技术,建立在役管道数据模型,恢复管道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数据,集成运行期数据需求,就可以构建出与在役管道本体高度一致的虚拟管道。
在役油气管道数字化恢复,可解决在役油气管道存在的建设期数据缺失、错乱,数据缺少层次性和关联性,缺少可视性和易读性信息等数据质量问题,建立起管道的“健康档案”。
数字化点亮智能管道
智能管道,主要基于大数据,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实现全面感知、自动预判、自我调整和智能优化,实现管道质量、进度、安全的全方位、深层次管控以及管网运营效益最大化。其六大特征是:数据全面统一、感知交互可视、系统融合互联、供应精准匹配、运行智能高效、预测预警可控。
2017年,中国石油提出要将中俄东线(黑河至长岭段)建成首个智能管道,从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全部采用了数字化设计手段。为了实现“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管道建设目标,施工现场搭建了数字化设计平台,集成设计与施工数据,实现动态更新,自动生成竣工图。
从在役智能管道、智慧管网建设的角度来讲,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是数据,这是做智能管道建设的基础,即生产资料;第二是算力和算法,它是整个智能管道建设的生产力;第三是互联网和区块链网络,这是智能管道建设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三个要素一环扣一环。
为管道装上“大脑”,开启智能管道模式。未来,如果在电脑上轻点该线竣工图的一道焊口,一串数据就呈现:钢管材质、口径、出厂日期、焊接人、焊片、焊口合格率等,在运行期,如果哪里出了问题或即将发生问题,一目了然,并采取措施预防或避免事故发生,更便于运行期的维护和管理。
打造老管道的“高速公路”
老管道当年并不是按照数字化设计、采办、施工进行建设的。在打造智慧管网的同时,势必会在信息交互、数据互通时遇到瓶颈,无法形成统一的管控手段和管控方法。
因此,必须从数据层面,通过数字化恢复,把以往这种捋不清的、杂乱无章的数据,通过统一的规则、方式整合,形成管道本体的数据资产,以管道大数据为核心,将老管道打造成“高速路”。
大数据为大管网护航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明确规定,到2025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我国油气管网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智慧能源战略,智慧管网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设计为智慧管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这个时代数据就是资产。管道数字化成果可以为今后改扩建或进行管道大修提供支持。下一步,通过建立中国管网的大数据中心,以及数据分析平台和应用平台,还有望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服务。(来源:中国石油报)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为油气管道装个“耳聪目明”的“大脑”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