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点外卖,你有没有试过用两个账号(一个会员,一个非会员)同时操作,看看价格是否一样?
近日,一篇《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把美团顶上了热搜。
作者讲述自己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发现常点的一家店铺,其配送费由平时的2元变成了6元。
而后他用另一个没有开通会员的账号进行测试,却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店铺的配送费依然还是2元。
越想越气不过,于是作者果断找客服寻求解释。
但在质问了客服十余分钟后,客服也没有解释清楚这背后的逻辑,还打算通过1张10块钱的红包息事宁人。而这个时候作者再回过来看,却发现配送费又从6元变成了4元......
难道客服还可以随随便便修改配送费?
作者在和客服沟通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曝光这种无耻的割韭菜行为。可能客服深感不妙,于是转而给他打来电话,但最终客服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文章一出,瞬间将美团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此,美团也给出了回复,表示导致出现配送费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开没开会员,而是因为软件存在定位缓存,错误的使用了用户上一次的历史定位,与用户实际的位置产生偏差,导致配送费不准。
但在实际支付时,会按照真实配送地址准确计算,不受影响。
不得不说美团是真厉害啊,活生生的把“杀熟”行为变成了“技术问题”。但你觉得广大消费者会相信吗?
反正我也是不信的!
于是,小刀用一个开通了会员的账号和一个没有开通会员的账号进行测试。但结果却发现开通会员账号的配送费比没有开通会员的要贵5毛钱......
并且,订单界面下方显示的准时宝价格也不同。
仔细一点的童鞋也应该发现了,在上面作者曝光的图片下方有一个满减优惠。
通过图片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两个账号的满减优惠是不同的,开了会员的这个的满减力度明显比没有开会员的小。
小刀在查询相关资料时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存在着很多类似的问题。其用户主要反馈的价格不同有3种:
不同账号、不同设备,满减规则和津贴不同;
购买会员的用户比不买会员的用户满减优惠更低;
经常使用会员红包的用户,比对价格不敏感的用户,在满减和津贴两方面都更低;
而且,还有用户反映说美团存在iOS和Android用户价格不同的问题。
(左侧为iOS会员用户,右侧为Android非会员用户)
除了点外卖,用不同系统的设备在美团上预订酒店也存在3-5元的价差。
而这些问题的时间跨度从2019年一直持续到今天,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和普遍了。
本想再多收集点证据,但等小刀回过头再去时,已经发现不了任何端倪了.......
苹果手机、安卓手机;会员账号、非会员账号,其配送费,满减规则、准时宝等价格信息已经变成了出奇的一致。
不得不说,美团的动作是真迅速啊......
但不管美团如何解释,反正这次被爆的大数据“杀熟”是实锤了!
为何这种行为会屡禁不止?
大数据杀熟在国内已不算是新鲜事了,早已变成很多平台隐形的商业模式。从滴滴到携程,从淘宝到美团,无一不存在严重的大数据“杀熟”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曾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可能会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在今年10月1日生效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曾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虽然已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禁止利用大数据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但你觉得企业会乖乖主动放弃吗?
并不会!
就拿滴滴来说,你质问它为何同一起点终点,不同账号、不同设备显示的价格不同?
它就可以用“资源与服务因为高峰时期带来的稀缺性不同,所以有了动态价格机制”这样的话来搪塞你。只能说不可控的因素太多......
那我们就活该被割韭菜吗?
肯定不是!
要想摆脱这种“杀熟”行为,第一需要法律法规监管到位,比如加强反垄断审查;
第二我们要想办法变成平台的“非忠诚用户”。比如在安装APP的时候,谨慎授权相关隐私权限,关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照片获取等权限。
第三就是要勇于维权,拒绝麻木。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百人、一万人....加起来就是一股强大的声音!
也希望这些企业做个人,不要一而再再而三挑战法律“红线”!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美团割韭菜,VIP会员还比普通会员贵?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