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窗广告,是每个使用手机和电脑的人都不陌生的东西,它无时不在还不给人选择,一个人的时候辣眼睛,有别人在,情况就更糟糕了。
单位小李有急事请领导过来查阅文档,一打开电脑,一张张露骨的广告画面霸屏,看了让人尴尬不已。小李手忙脚乱赶紧点关闭,一不小心又触发游戏画面,一个穿着暴露的女子占据了大半屏幕,小李脸都红了,可还是关不掉。领导没好气地让小李整理好自己的电脑,然后拂袖而去,同事也是一阵窃笑。
这样的场景不是个例,只要上网,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遭遇弹窗骚扰。有位妈妈在知乎吐槽,她和儿子在电脑上查资料,网页的弹窗画面却令她愤怒,里面有游戏广告也就算了,还有赤身裸体、少儿不宜的画面。母亲表示就算开着少儿模式,都无法屏蔽这些涉黄广告信息。对于这些不良诱导信息,扰乱网络环境是小事,污染青少年心灵成长是大事,但他们面对这种情况该找谁投诉,该哪个部门管理。
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APP广告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报告(2020)》显示,58%的APP含有广告,其中有69.7%的广告根本没有关闭键。一旦中招,只得关机断电,重启系统。有些弹窗广告存在色情、淫秽、赌博暴力,有些隐含木马病毒,杀不死去不掉,一不小心就中招,让人十分恼火。甚至有些还存在诱导自杀等犯罪违法信息,不但增加网络安全风险,还成为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最大隐患。
常言道:无利不起早。出现这些牛皮癣一样可恶的弹窗广告,皆是利益驱使。据法制日报报道,这些弹窗广告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产业链,PC端弹窗广告1分钱就可以发一条,移动端弹窗广告2分钱就可以发一条,别看价钱低的可怜,天量的弹窗广告照样是一笔可观收入。据说,一家公司单日就可以提供100万条这样的弹窗服务。以移动端为例,单日就是20000元广告费,一个月就是60万。
平台收了钱,自然要想方设法往外弹广告,甚至有些流氓广告,把打开键伪装成关闭键,诱导用户打开广告,有些更流氓,压根就没设置关闭键,你不看也得看。即使你设置对其不感兴趣,桌面仍会频频弹出。面对这些弹窗广告,用户不得不装着看不见。还有一些网站宣称,要想眼不见心不烦,那就办理会员吧,会员就可以享受特权,屏蔽自己不想看的广告。可是当你真正付费成为会员后,还是时不时看到开屏广告、通栏广告、弹窗广告、按钮广告、浮动广告等等,五花八门,一刻也得不到消停。你有种被骗的感觉,却无处说理,最后只得自认倒霉,假装看不见完事。
弹窗广告泛滥成灾,“弹”在网上,说白了,就是在“弹”钱。无利不起早,一些广告商家和浏览器平台勾结,利用弹窗推广实现利益共赢。国内规定免费使用的软件,开发者会强行植入广告,从中获利。用户还发现,网站也会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浏览信息,实现精准推荐弹窗广告,并刻意对广告行为进行规避,让用户很难识别。
人民日报曾经发文怒批:“弹窗广告”不能想弹就弹,治理弹窗泛滥,平台责无旁贷。《广告法》44条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相关部门也多次针对弹窗广告进行整治行动,但因为利益驱使,广告商和平台相互勾结,导致这些牛皮癣般的弹窗广告像打游击战一样,紧一紧好点,松一松又满天飞。甚至白天收敛,晚上就弹。
治理弹窗广告,网络运营者是关键。今年5月,国家出台《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以任何借口强制用户接受广告信息,不得误导用户同意收集其个人信息,对弹窗广告播出时间、间隔时间、播放内容将明确规定,并严厉打击涉黄、涉赌等违规违法广告。如果在网上遭遇盗取个人信息、严重骚扰上网体验、涉黄涉赌违规违法等弹窗广告,应保留证据,向工商部门投诉,严重的可交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网络不是弹窗广告的法外之地,不能想弹你就弹。
对此,你怎么看?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赌博、游戏、成人内容,弹窗广告无处不在,用户只能装看不见?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