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AITD小课堂第二十三课:51%攻击算力

科技数码 AITDBlockchain

关注比特币的小伙伴,想必听过51%算力攻击这个词,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发起这种攻击之后能做哪些“坏事”呢?

在比特币白皮书中,有过这样的表述:诚实节点控制算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攻击者算力的总和,该系统就是安全的。

换句话说,当系统中有合作关系的恶意节点所控制的算力,超过诚实节点所控制的算力,系统就是有被攻击的风险。这种由恶意节点控制超过50%算力所发起的攻击,称为51%算力攻击(51% Attack)。

AITD小课堂第二十三课:51%攻击算力

51%攻击是比特币(或其他区块链网络)的潜在危机,分割单元或组织的转换可以控制大部分哈希率,从而导致网络中断。也就是说,51%的攻击者具有足够的矿池算力,可以正确排除或修改变更顺序。这种攻击可能会导致双重支出的潜在问题,因为恶意单位或组织可以尝试和撤销交易者造成的交易。成功的51%攻击可以阻止确认部分或全部交易(即拒绝交易服务),也可以阻止部分或所有其他矿工继续采矿,从而导致所谓的“垄断式开采扩张”。另一方面,51%的攻击不允许攻击者撤回他人的交易,或阻止交易被广播到网络节点。另外,改变成功采扩区块的奖金,凭空创造代币或窃取不属于攻击者的代币也是不可能的。

假如别的矿工挖到的新区块打包了一单交易,黑客会决定不在这一区块以后接着挖矿,反而是决定在上一个区块以后,重新搭建新区块,并把别的矿工挖到的交易拒绝在外,依靠自身算力特点,黑客分叉出的这条链,将变成最长合法链。在这些状况下,别的矿工也就只好不打包与除黑客外相关的交易,要不然挖到的区块也会被黑客给排斥,获得出块奖金也将被作废。

那是不是所有的加密货币系统都有可能遭遇51%算力攻击的风险呢?其实并不是的,只有基于PoW(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的加密货币,才存在51%算力攻击,比如比特币、比特现金和目前阶段的以太坊等;而非PoW共识算法的加密货币则不存在51%算力攻击,如基于DPoS(委托权益证明)共识机制的EOS、TRON等。

如何发动51%攻击?首先需要两个条件:1、掌握了全网51%的算力;2、手里有大量的数字货币。

而就算是发动了51%攻击也无法做到:1、阻拦交易被传出去(交易会被传出,只不过显示0个确认罢了);2、更改每一个区块生成的比特币数量;3、平白无故生成比特币;4、把不属于他的比特币发送到自己或别人。

AITD小课堂第二十三课:51%攻击算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避免51%攻击?

从网络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有51%的攻击(内部算力攻击),参与者无法使用算力球的大小保护自己。因为算力球的大小与内部算力攻击无关。针对此攻击,参加者只有借助于从交易包括在区块中之后历经的时间段(出块时间)。特别注意的是,能够迅速出块的数据网络在这类情形下具备优越性,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段内获得相关丢失池的详细信息。

尽管51%攻击看上去显得十分惊悚,但在比特币数据网络上要想达到这一点并没那么容易,通常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要想对比特币数据网络开展51%攻击,首先需要足够多的币去掌控51%的算力,但是就算具有这么大的算力,开展51%攻击后获得来的收益并不是有很多,这是因为在短时间卖出大量币的同时,币价也会随之大跌,一整个交易数据网络甚至于都要一蹶不振,遭到破坏性伤害。如此一来,手里的比特币和算力都将毫无价值,这就是51%攻击的悖论。

受到成本太高、持币不集中等因素影响,尽管51%攻击针对几大主流区块链项目(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等)威协不大,但比较某些山寨币来说则具备致命性风险,一次51%攻击就会有非常大可能灭掉一个山寨币。所以说,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特别是在币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AITD小课堂第二十三课:51%攻击算力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