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关注
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来自月球的“土特产”回家了。和以前的嫦娥三号、四号飞行器不同,这次是嫦娥五号是返回式,而且是以打水漂的方式,也就是半弹道跳跃式再入,不过这下可让之前的NASA更不高兴了,不仅没有发文祝贺,还显摆了一段阿波罗登月的纪录片,这酸味太冲了,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这次嫦娥飞行器采用的打水漂方式,实际是从天空到大气层划出了一段完美的“钱学森弹道”,这意味着不论以后的天地往返式飞行器,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来说,我们在姿态控制方面和弹道轨迹上更加成熟。而这次嫦娥五号回家后,欧洲太空总署(ESA)也是第一时间发来祝贺,欢迎嫦娥五号回家。而相对的美国太空总署,也就是我们俗称得到NASA,却不仅对嫦娥五号成功着陆这一国际航空历史性一刻只字未提,反而回顾了一段阿波罗登月的视频。
当然这个意思其实很明显了,NASA大概就是说你们这次不过不就是采集了月球土壤吗?别得意,我们还载人登月过。不过即便如此显摆阿波罗,还是很难掩盖NASA的酸味。毕竟这次欧洲航空总署也是探月工程的合作伙伴之一,对于嫦娥五号的太空遥测提供了很多地面设备的协助,而NASA则完全的被边缘化了。不仅之前关于分享数据的事情,被多次拒绝,关于月球土壤的使用方式上,NASA的做法也非常不得人心,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NASA连一个欢迎都不愿意发,反而像一个受气的小姑娘。
其实关于月球土壤的使用,我们肯定是立足让全人类科学获益的方式展开的,但是因为科学实验具体项目的需求,以及全球科研能力的不同,分配方式需要仔细商议,而不是NASA那样的上来就指指点点。NASA的想法真的是想让全球科学家的都获得研究月壤的机会吗?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美国担心自己无法得到这次的宝贵月壤而打的小算盘而已,毕竟这次采集重量只有2千克,并不算太多。而当年阿波罗采集了382公斤,足足是这次的几百倍,但是我们也只得到少量的0.1k,这真的可以促进全人类对月球的研究吗?还不如集中研究后,分享关注的分析数据其实更有利。
说到底,这次欧洲参与到我们的探月工程中,必然可以分享到的很多关键资料,而NASA手握全球最丰富的太空技术和资源,但是却无力重启探月计划,就连月壤也要看我们的脸色,难怪NASA沉不住气,总是对嫦娥五号不假辞色。其实这也是双方天空科技实力正在此消彼长,甚至不断反转的一种表现。谁能知道有一天国内的航空科学技术能够部分凌驾于美国之上呢?而说到底,美国视月球不过是另一个急于征服的“美洲新大陆”,自冷战结束后,对月球的探索权几乎就是美国独占,而如今情况反转NASA焉能不急?焉能不怕?
奉劝NASA最好收起自己的那股子酸味,如果能够在太空探索资源分享方式多做出一些实际性的努力,比如取消沃尔夫条款,取消ITAR,那么未来的合作道路还是可以大门的。否则NASA还是专心去和马斯克研究SpaceX星舰吧,毕竟你们可是要造1000艘送10万人抵达火星,到时候去了是种土豆还是种什么别的,可千万别食言。不过还有一点要提醒NASA,别踏上火星土地的那一刻,又将那里视为自己的殖民地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嫦娥打水漂回家欧洲欢迎,NASA没祝贺还显摆阿波罗,酸味太冲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