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台海网12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文 吴晓平/图)这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各领域寻求融合发展的时代。多年前,台湾媒体就已聚焦从传统媒体到“数位媒体”再到多元事业的发展模式,而大陆媒体也自2014年起开启媒体融合之路,且发展迅速。一路走来,彼此的探索和经验都十分珍贵。
昨日,在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代表齐聚的第九届海峡媒体峰会上,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潘贤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台湾资深媒体人邱毅、台湾青年新媒体代表范姜锋等,围绕“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动两岸媒体融合”这一主题,分别进行主旨演讲。
要紧跟新技术,要建设好内容,还要促进彼此融合,两岸媒体前行的道路充满机遇和挑战。也正如余清楚教授所言,架设两岸文化交流、信息交流、经济交流的桥梁,进一步增进两岸同胞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历史赋予两岸媒体的责任。
1 渠道互补 拥抱技术抢占阵地
“有位媒体人说,大象也要跳街舞,所以我们要拥抱新媒体。”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潘贤强在演讲中开宗明义的一番话,足以说明传统媒体拥抱新技术的决心。他指出,互联网平台凭借其规模庞大的用户群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资讯传播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分发优势。而如今福建日报及所属的子报刊物所开设的新媒体账号已经超过140个,不断增强了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潘贤强
同样的,主流媒体账号的开设也使互联网平台聚合了大量的优质内容。潘贤强提到,现今互联网平台也在不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彼此推进渠道优势互补,在开放中共生发展。而就在新传播形态风生水起的同时,主流媒体不仅要用好商业化、社交化网络平台,也要建好自身移动传播平台,抢占舆论阵地。他说,福建日报致力于自有平台建设,将采编融媒体一起规划,取得了成效。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也在演讲中强调,主流媒体必须加强技术上的合作。他表示,当今社会是互联网时代,主要靠技术驱动。媒体的几个分化平台,包括报、网、端、微、屏,这些分化平台都要靠技术支撑。自媒体与商业互联网平台之所以发展迅速,实际上还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技术。余清楚指出,在这方面,许多主流媒体的投入依然不够,因此很多在技术层面跟不上,这是很吃亏的,因此他希望主流媒体要更加努力。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余清楚
余清楚也说,据他了解台湾在媒体技术方面很有优势,走在前列。因此他也希望两岸能加强交流,优势互补。他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容媒体发展,期许两岸媒体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从“纸与笔”的时代,一同走向“光与电”的时代。
2 内容为本 携手传递优质能量
台湾青年新媒体代表范姜锋,在厦门打造了启达台享创业服务公司,成为台湾人才登陆逐梦的“神助攻”。新媒体项目“龙天下”,是其中的重要板块。“大陆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产业,有这么好的机会,更需要一个好的宣传工序。”在提到青创服务基地为什么要发展新媒体,范姜锋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境外平台的经营,以及与自媒体的合作,做台湾岛内的“发声器”,做两岸的“链接器”。
▲台湾青年新媒体代表范姜锋
“很多政策不能直接丢到台湾的平台上,一方面会造成媒体的困扰,另一方面也会让部分台湾青年难以接受。”范姜锋认为,内容的“翻译”和“转移”也是重要工作,因此他们发挥台青优势,通过寻找不同的细分领域,了解台湾青年的真正喜好,用台湾人熟悉的语境去“翻译”大陆政策。
台湾青年新媒体人,在经营媒体平台过程中不断尝试内容的探索,目的就是让台湾看到真实的大陆。因此,两岸媒体应该共抓专业内容建设,注意正能量报道的传播。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
如今,面对用户生成内容、机器生成内容的挑战,从规模上看专业新闻工作者所生产的比例在缩小,但是这些功能不应该被取代,也不会被取代,而更应该在“信息找人”的时代中,寻求功能的不断放大。正因如此,现在许多主流媒体正在探索优化算法推荐技术。与会嘉宾认为,新闻伦理规则是一种人的逻辑,人工智能所带给传播学的技术规则是一种“机器的逻辑”,但是人的逻辑依然是立命之本。今天“人机对话”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对话的目的,应当是把正能量与大力量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3 媒体无界 共塑两岸文化纽带
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如何打造两岸融媒体平台,助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是昨日主题演讲探讨的重点。深耕海峡新闻是福建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福建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传播区域的限制,让新媒体的“玩法”更加多样。
据介绍,海峡导报官方脸书账号,每个月爆款频出,向台湾民众传播了大陆正能量的声音。此外还有海峡导报打造的短视频IP“爱台犀利帮”,在境内外平台同步上线,吸引两岸网友互动,成为两岸融媒体平台的成功案例。在两岸关系较为紧张的时刻,媒体更应当不断创新传播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两岸民间交流的窗口作用。
在两岸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是不可缺乏的一环。余清楚表示,学术教育界的同仁十分乐意参与其中。厦大新闻传播学院不仅招收台湾学生,同样会邀请台湾教师来授课,并积极培养全媒体专业性复合型人才。会写稿子、会做视频、会做策划,已经成为媒体人才的“三个基本功”。余清楚还建议,两岸媒体交流的平台需要有更多的韧性,可以合办一些媒体竞赛,或是采访培训,双方加强业务的交流。
▲因疫情无法来厦的台湾资深媒体人邱毅通过视频演讲,与在场嘉宾探讨两岸媒体合作发扬中华文化
因为疫情原因无法亲自到场的台湾资深媒体人邱毅,也通过视频演讲的方式,与在场嘉宾一同探讨了两岸媒体共同合作发扬中华文化的无限可能性。他以福建为例,指出福建有漳州的王阳明文化、保生大帝文化,莆田湄洲的妈祖文化,泉州的老子文化、清水祖师爷文化、南安郑成功文化,三明尤溪的“二十四孝”文化、朱熹理学文化,沙县的美食文化,武夷山的茶道文化,福州马尾的船政文化等等。邱毅指出,两岸媒体应积极合作推动各类文化周、文化营,广邀民间人士参与,甚至可以合作制播相关文化节目,在文创产业上“多手发挥”。这样不但有助于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让传统媒体开辟新路,同时更能将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发扬光大。邱毅强调,文化是连接两岸的最好“纽带”。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从“纸与笔”走向“光与电” 两岸媒体在厦共话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体融合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