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共享充电宝行业自2016年起开始兴起,如同共享单车一样,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入,来电、街电、小电这些企业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企业当属街电和来电。
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年,成立之初就不断申请专利,目前已经积累了116件专利。街电科技2015年成立,虽然成立时间稍晚,但陈欧一并购之后就着手购买核心专利,加上后期陆续申请的专利,目前也积累了71件专利。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街电和来电刚开始就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双方资本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专利是打击竞争对手的最佳武器。
不久前,备受关注的“来电”与“街电”之间的专利大战终于落下帷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令街电科技停止专利侵权行为,并判赔200万元。
回顾
2017年5月,来电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街电侵犯其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涉案专利为“移动电源租用设备及充电夹紧装置,专利号ZL201520847953.1”和“吸纳式充电装置,专利号为ZL201520103318.2”。
这两个专利申请于2015年,技术上也不复杂。吸纳式充电装置主要内容是运输充电宝的导轨,消费者扫码后,由该导轨自动将充电宝送出或送进。充电夹紧装置主要对充电宝固定进行充电的定位机构。
来电提起专利诉讼后,街电随后对这两件实用新型专利提起了无效请求。但是街电只无效掉了其中一件专利的部分权利要求,来电两件专利核心权利要求依然有效,相当于无效失败。该案件再次显示了实用新型的强大威力,授权容易无效难。
最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令街电科技停止专利侵权行为,并判赔200万元。
结语
专利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企业一定要重视专利,并且布局完善,做好专利风险分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免责声明】:
“知识产权律师李鑫”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经由智飞微管家编辑上传,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联系。
责任编辑:智飞微信通-小马
【智飞微信通-专注律师微网站建设与营销】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共享充电宝“街电”与“来电”之战终落幕!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