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年底“大促”扎堆 这份消费避坑指南请收下

科技数码 扬眼

双十一刚刚过去,双十二、元旦……接踵而来。如何保证消费安全、科学理性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网络消费者的必修课题。捷信消费金融专家整理了一份网购避坑指南,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安心地“买买买”。

年底“大促”扎堆 这份消费避坑指南请收下

货比三家辨优惠

“全年最低价,错过再等一年!”诸如此类的“超值优惠”,总让一些人按捺不住“买买买”的心情,一时冲动买下许多自己原本不需要的商品。个别商家甚至故意抬高原价再打折,营造优惠幅度大的“假象”。捷信专家提示消费者:首先需选择大型正规的第三方平台或品牌信誉度高的商家,多方面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将商品提前加入购物车,留意平时销售价格,并在不同平台、商家之间“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优惠。

“客服”联系莫轻信

此外,不法分子常常针对有网购习惯的消费者,借口系统出错、支付平台升级、收货人信息不清晰等为由,让消费者添加所谓“官方客服”的微信,以此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并诱骗消费者将钱转入不法分子的银行卡内,从而达到诈骗或非法牟利的目的。专家提醒,网购一旦接到“客服人员”的退款电话,不要轻易相信,不要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任何链接,更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同时,快递包装上也常常含有消费者的姓名、电话和地址等个人信息,消费者应在丢弃快递包装前,先将个人信息撕毁或涂抹,防止泄露。

公共WIFI小心用

网购很快乐,但使用公共区域WIFI需小心: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公共场所使用无线网络时,尽量不要进行网络购物或操作网银,以免被恶意套取账号密码,造成财物损失。进入公共场合时,应及时关闭手机无线网络自动连接功能,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接恶意网络热点,更不要使用直接连接且不要验证和密码的公共无线网络。

消费信贷防“李鬼”

许多消费者在网购时会用到消费金融产品进行分期付款,如果点击了不明链接错误下载了仿冒App,不但没有享受到优惠,反而由此引发包括个人信息被盗、钱财受损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此外,有些不法分子也会打着正规金融公司的旗号,声称可向用户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引导消费者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虚假App。捷信专家提醒,一定要通过正规消费信贷服务公司的官方网站下载APP,并通过官方认证的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来进行核实校验,切莫把“李鬼”当李逵,酿成财产损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年底“大促”扎堆 这份消费避坑指南请收下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