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争建“太空互联网”
杨民青
当前,全球“太空互联网”建设竞争激烈,美国和俄罗斯长期居于领先之势,中国暂处于落后位置。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被国家发改委划定为“新基建”信息基础设施之一,这标志着2020年成为中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元年。
太空互联网系重要通信设施
“太空互联网”就是通过向太空发射卫星,进而通过卫星在约1200公里的高空以同步方式绕地球运行,将通信信号传输到地面终端,实现为地球提供无缝信号的覆盖和服务。
建设低轨道通信卫星网络是通过太空卫星实现地面网络在外层空间的延伸和补充。特别是在地球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地面通信网络瘫痪之际,建立在地球之外、服务于地球的“太空互联网”便显示出优势。
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表示,“太空互联网”尤其适用于灾区通信、与各海域船只保持联络、危险货物运输监控等方面,优点在于不会完全依托地球上的某处设施,即使地面发生严重灾害或其他意外,互联网仍会稳定运行。
美“星链”计划卫星成功发射
除应对特殊和极端的情况之外,“太空互联网”之所以引起关注,还在于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商业空间。据美国航天基金会数据显示,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3835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收入达3073亿美元,约占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的80.1%。
美俄领先,竞争激烈
多年以来,美国一直加紧研制和推进“太空互联网”,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家展开激烈竞争。
据美国媒体报道,早在2008年11月,美国宇航局便宣布,其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已经完成“太空互联网”首轮测试,有望成为人类第一个应用于太空中的通信网络。2009年11月,美国思科公司制造的首个安置于“太空互联网”的路由器随一颗商业卫星的发射进入太空。“太空互联网”路由器是利用商业卫星进入轨道的首个美国军方有效载荷。2010年1月,美国国防部曾进行为期3个月的演示,用以测定在太空进行互联网路由的军事效用。
2019年5月,美国 SpaceX公司迎来了重要里程碑,他们将其太空宽带网络的首批60颗卫星送入轨道。据测算,“太空互联网”年收入可达300亿美元,或将成美国 SpaceX公司的“摇钱树”。美国 SpaceX公司发言人表示,“星链”网络可以为全世界仍处于未联网状态的大量用户提供廉价而快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并为对当前网络服务感到不满意的人提供更有竞争力的选择。
在“太空互联网”建设中,俄罗斯也不甘落后。早在2010年12月,俄罗斯就计划构建“太空互联网”,目的是支持航天器之间的联络,保障俄偏远地区的通信,实现在地球上任何地点都能对航天器进行控制。这一项目立即得到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和支持。
俄罗斯当时组建的“太空互联网”,由俄“信使”卫星系统公司负责研发。这家公司总裁介绍,俄罗斯的“太空互联网”由48颗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重200至250公斤左右,所有卫星都将在高度为1500公里的低轨道上运行。据称,俄罗斯“太空互联网”建成后,可以为全球提供语音通话、宽带上网、视频会议等多项服务。
中国也加入了这场“太空互联网”的激烈竞争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推出的“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计划由300多颗低轨卫星和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可在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的目标。2018年12月29日,“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重庆”号成功发射升空。不过比起领先国家,中国暂处于落后位置。
可以说,一场全新的太空竞赛已然展开,其核心是卫星互联网的资源争夺。(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完)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半月谈|大国争建“太空互联网”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