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 -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闻资讯,每日实时更新

“太空抱爪”一气呵成背后:661次对接测试、518次样品转移测试

科技数码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6日电(王玓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北京时间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虽然同名“交会对接”,但嫦娥五号采用的对接方式与人们所熟悉的载人航天对接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说,载人航天使用的对接机构学名叫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在对接后可形成一个80公分左右的通道,方便航天员在其中穿行。而月球探测对探测器的质量和空间有严苛限制,嫦娥五号的对接机构必须做到“小而精”,其重量要减小到周边式对接机构的十五分之一,同时,还要具备样品容器捕获、自动转移功能,重量更轻、精度更高、过程更稳。

她告诉记者,设计团队在嫦娥五号上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这种机构具有重量轻、捕获可靠、结构简单、对接精度高等优点,通过增加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实现了对接与自动转移功能的一体化,这些设计理念都是世界首创。

“太空抱爪”一气呵成背后:661次对接测试、518次样品转移测试

“所谓‘抱爪’,形象地说,就像我们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就可以把棍子牢牢地握在手中。”嫦娥五号轨道器技术副总负责人胡震宇说。

据他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采用的对接机构,是由3套K形抱爪构成的,当上升器靠近时,只要对准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器的紧密连接。

而轨道器和上升器对接完成后,还要进行一个重要动作,就是将上升器上装有月球“‘土’特产”的样品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

胡震宇说,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设计团队利用2套倒三角形构型的棘爪,通过4次伸缩,可以让容器逐渐移动到返回器中。这个构型很像人们经常使用的扎带,相连后就只能单方向传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捕获、收拢、转移,看似简单的过程,但要在38万公里之外高速运行的飞行器上实现,却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对接机构与样品转移分系统技术负责人刘仲说,月球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有时延,时间走廊较小,这就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必须一气呵成完成对接与转移任务——对接全步骤要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校正、10秒锁紧。为此,设计团队做了35项故障预案,从启动开始到交会对接,全部采用自动控制。

据他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工程研制单位从2011年就开始开展相关技术的攻关和工程研制,以突破轻小型弱撞击式对接、复杂接口自动样品转移、对接与转移一体化等关键技术。

刘仲告诉记者,设计团队构建了整机特性测试台、性能测试台、综合测试台、热真空试验台四大测试系统,先后进行了661次对接测试、518次样品转移测试,通过不断地测试、优化,确保自动对接与样品转移过程的万无一失。

“我们团队甚至在试验时故意加入一些小故障,让对接机构自动判别,进行故障排除,确保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稳妥可靠。”刘仲说。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专家表示,嫦娥五号对接与样品转移机构的研制成功,为探月三期任务的实施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在轻小型对接机构工程化研究领域的空白,将为后续深空探测等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太空抱爪”一气呵成背后:661次对接测试、518次样品转移测试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