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手机突然没电,“扫”个充电宝轻松解决。从街边小店到车站影院,共享充电宝可谓随处可见。然而当“扫一扫”的成本越来越高,人们是否还愿意为这种便捷买单呢?过去三年中,共享充电宝每小时价格已经由原来的1~2元涨到6~8元,在部分景区、影院甚至涨到了10元每小时,引发许多消费者的抱怨。(12月3日央广网)
如今智能手机的时代里,手机成了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东西。出门在外,可以没有钱包,可以不带钥匙,但是不能没有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从打电话,到上网浏览;从玩游戏,到上网工作;从购物,到手机支付,一部手机在手,一切OK。
只是,智能手机的功能强大,就意味着使用频率非常高,自然这手机耗电就很快了。早先还可以带块备份电池,以防万一。现在,智能手机成了整体。没有电,手机的功能就剩下砸核桃了。
如此,充电宝就应运而生。五六十元一块充电宝,万一手机没有电,随时可以充,倒也方便。不过,充电宝很不方便携带。而没有充电宝了,遇到手机没电,对个人来说,不但寸步难行,甚至耽误事情。
这样的市场需求,就诞生了共享充电宝企业。尽管,国民老公曾经调侃,若共享充电宝能够成功,他将吃翔。但是,从2017年开始,到如今,共享充电宝企业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开始真正实现盈利了。
当然了,早期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为了培养市场,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包括投资购买充电宝,设置方便使用的充电宝支架及其计费系统,到各大消费场所铺货,特别是以极其优惠的价格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粘性,等等。如此,经过了三年多的发展,到2019年逐渐形成了“三电一兽”的市场头部企业。
按照资料,四家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占有了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街电是28.6%,小电是27%,怪兽充电是25.4%,来电是15.6%,而这些共享充电宝企业都是经过了不断的投资,不断的探索,尤其是不断的亏损之后,总算在2019年底,才纷纷宣布盈亏平衡或开始盈利的。
不过,这四家头部企业咋看之下,市场份额很高,高达9成,只是根本谈不上垄断。因为,这共享充电宝行业,投资不少,门槛很低,技术难度缺乏,盈利很难。比如说,共享充电宝企业多用低价,来便利用户使用,以增加用户粘性;而使用高额利润分成,以吸引商家铺货。反正,可以说,把控不好成本,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到此时的话,那就是割投资者的韭菜了。
好在,经过了三年的艰难培养,市场总算成长起来了。如今,据天眼查数据,有250家与共享充电宝有关的企业,而在2020年1月到11月,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70多家。显然,盈利的消息,吸引了新的投资者进入。共享充电宝企业多了,竞争加剧,且价格也将下降,这将会是必然的趋势。
而在近期媒体报道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不断涨价,甚至到每小时6元或者8元,部分景区、电影院涨到了10元每小时,这完全是很正常的市场现象。且不说,多年来共享充电宝企业一直在亏损,就说这涨价也只是“分场景提价”的市场策略而已。有部分景区的高价,有电影院的高价,可是还有很多场所的低价,甚至依然有1元每小时的优惠价格。不能仅仅看到特殊场所,价格高涨,还要看到很多场所,价格的便宜,包括使用频率很低。
这种完全市场化的商品,在个别特殊的场所,比如部分景区、电影院等,人们非常需要,此时只要能够充电,价格恐怕不是重要的,也不敏感。当然了,使用频率也很高。只是,更多的时候,更多的场所,充电宝可有可无,使用频率也很低。包括景区关门以后,包括电影院散场之后。问题是,这些没有使用的时间里,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费用依然还得承担。
总而言之,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门槛很低,只要有足够的资本随时就可以进入。尽管目前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很高,但是,竞争很激烈。尤其是,随着进入的企业越多,服务更好,效率更高,且价格也将下降。只是,目前分场景提价的竞争策略,也仅仅是供需因素的市场反应而已。何况,涨价多了,私人自行购买充电宝也将会冲击这个共享的市场。如此,共享充电宝企业涨价,一方面是分场景价格差异的策略而已,另一方面涨价短时提高了利润,但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降价将会是必然的。
作品信息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闲言毛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共享充电宝不该涨价?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