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芯片起源于北美洲的美国,现在全球的芯片霸主也是美国一家独大,很多人尤其是00后的小朋友们很多都以为美国在这方面长期都是垄断地位,其实早在30多年前,美国的芯片霸主地位差一点都就不保了,而当时美国的对手则是我们的邻居——日本。
别看现在全世界流通类电子消费品基本看不到日本的品牌,即便是从十几年前在我国比较火的夏普手机现在基本也是销声匿迹,但是曾经日本的半导体产品的辉煌远非现在我国华为可比,对于60后、70后、80后和早期90后而言,东芝、索尼、日立、富士达等日企的产品在我国也是如雷贯耳,日本出品的半导体商品曾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风靡全球,严重威胁到美国的优势地位。
因此美国当年针对日本的半导体强势崛起,也是采取了极度高压态势,生生的把日本从占据半导体半壁江山的地位直接拍熄了火。不过平心而论,那个时候美国更多的打击对象是日本的经济,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落寞并非完全是美国方面的原因。
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日本半导体的兴衰史。
日本半导体的黄金年代
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虽然国内经济当时被战争拖的是一塌糊涂,并且全国的很多工业设施、工厂都被美军炸了个稀巴烂,但因为国际政治因素,战后重建的日本的得到了美国的大力帮助,加上50年代初朝鲜战争的爆发,作为联合国军在亚洲地区的中继站,日本也靠着朝鲜战争狠狠的在军工方面发了一笔战争财。因此虽然战败后的日本国内一片破败,却在重建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态势,给后来集成电路半导体的强势崛起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
日本国内第一台台晶体管收音机诞生于1955年,其制造技术是被后来索尼的创始人盛天昭夫从美国购买回来的,如果说日本的半导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那绝对是从这一台收音机开始。
尽管当时全世界还没有出现集成电路这个玩意,但是日本还是凭借其价格低廉、做工扎实的收音机在4年内的时间把对美国出口量从四百万台提升到了6倍之多,赚取了大量的外汇。因此在1959年美国人发明出集成电路以后,日本已经有雄厚的资金的技术实力能够把半导体元件进阶到小型化的集成电路之上,不过那个时候日本的主攻方向并非是CPU芯片而是电脑内存。
论产品质量,美国出产的集成电路产品自然是独步天下,不过要是论起价格来美国的产品就不占优势了,在价格方面日本的企业具有优势,原因也无它,仅仅是因为日本当时的劳动力价格很低廉,并且企业管理模式非常高效,站在某种角度其实也是吃了人口红利的福利。
资本都是逐利的,日本当时的半导体产品在性能上虽然略输于美国,但是胜在便宜,加上70年代以后电脑这个新鲜东西逐渐在全球发达国家政企内广泛使用,日本的半导体产品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年代。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出口的半导体产品尤其是电脑内存一举吃下了美国市场的大量市场份额,最出名的要数卡西欧公司,其电脑内存直接拿下了全美8成的订单。
顶住了美国的断供却没顶住经济制裁
尽管当时美国已经意识到来自日本的威胁,并且采取了IC禁售的方式企图掐住日本半导体制造产业的脖子,虽然这个禁令让在美的日企大放血,但当时自信心和财力都很雄厚的日本却并没有乖乖的被整,而是由国家出面牵头,整合了全日本最顶尖的半导体企业组成一个超大的半导体联盟。
此外,给优惠、给补贴,日本直接用砸钱的方式来鼓励日本的企业在技术革新上大力赶超美国。大力出奇迹,日本的企业果然是没有辜负日本政府的期望,仅仅在几年之内就在半导体尤其是存储芯片上迅速拿下一个又一个的专利,迅速缩小和美国产品、美国技术的差异。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出产的存储芯片良品率已经大大的超过了美国的产品,加上其价格优势,直接超越美国成为当时全球名副其实的半导体产业霸主。也就是说,美国禁售IC这件事情不仅没有把日本的脖子给卡住,并且还给自己搞出了一个巨无霸的对手!
不得不感叹一句,日本企业的工匠精神确实在全球罕见。
霸主地位被夺的美国自然是不甘心,既然禁售IC不起作用,那就换一条路,当时美国选择的是整垮日本的经济!
其实就算是没有半导体产业的全球称霸,美国也会对日本的经济下手,因为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不仅国富民也富——日本的企业家和富豪大量购买海外资产,日本民众则全球到处旅游购买奢侈品(和现在的我国很像),甚至日本国内都传出了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的言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高调的日本自然是要被美国大力打压的, 并且打击日本的经济对于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是必然的,因为半导体芯片领域除了技术最需要的就是砸钱。
中间的一些经济战我们按下不表,这是另外一个故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查一下“广场协议”。总之,在日美两国签署了“广场协议”以后,日本的经济开始断崖式下降,为保证本国经济不至于完全崩盘威胁到国家安全,日本政府不得不“大开国门”允许海外企业进军日本的半导体市场,此外为了防止日本的价格优势反弹,美国对日本出口的芯片征收全额的惩罚性关税,使得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在市场份额收到挤压的同时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这招釜底抽薪导致日本的半导体企业没撑多久就开始出现全面溃败,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存储芯片业务在全球的份额直接回缩到不足1成。但此时其实日本的其实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因为距离日本不远的我国正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商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的半导体企业续了命,所以在90年代至2000年的十年,我国市面上还是存在着大量的日本半导体商品。
那么日本的半导体产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几乎退出全球市场的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最后的溃败呢?其实这个答案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信,最后的溃败不是因为美国,而是他们自己的工匠精神!
执着工匠精神而错过芯片产业转型升级
在通过对日本经济全方位打击重创日本半导体产业以后,美国的半导体产品重新回到了世界霸主地位,但是美国并没有选择深耕存储芯片领域,而是精准的抓住了芯片产业未来的风口CPU和逻辑电路,花大力气开始大搞产业转型和升级。
而此时的日本正在忙于收拾自家惨淡的经济,失去了国家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日本的半导体企业在一片哀嚎之下只能选择自生自灭,不服输的日本匠人还是想在半导体领域扳回一局,但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却出现了偏差——没有适时的跟上21世纪以后个人电脑的全面普及后CPU芯片一日千里的进步速度,而是继续深耕自家固有的产品,企图打造更加精心的产品得到世界的认可和购买。
但此时的市场环境已经变了,个人电话和个人电脑的火速普及导致半导体芯片技术飞快的发展,日本却还在打磨已经过时的产品。加上韩国三星、我国的台积电敏锐的捕捉到未来的发展风向,花大力气对芯片半导体进行技术迭代,并且保持和美国的良好关系,半导体产业的下游行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成为了最赚钱的领域,三星和台积电等企业循序站稳脚跟并且赚的盆满钵满。
而此时的日本呢?还在家里自己跟自己玩呢,随着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家用电脑的全面普及,日本丢失掉了最后的一点下游产业市场,几乎被韩国三星给取代。也就是说,真正完全摧垮日本半导体的并非是美国,而是他们自己的“倔强”和韩国的围剿。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最终害了自己。之前总是鼓吹日本的匠人精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盲目追求所谓的匠人精神,最终只会害了自己,丢掉了最赚钱的下游产业。
上游产业虽不赚大钱却掐住了命脉
圆晶代工是中下游产业,那么半导体芯片原材料供应则是上游产业。日本芯片业确实衰落了,但是芯片材料方面,它依然是垄断地位,由于下游产业的全面溃败,日本的企业不得不放弃了终端产品售卖的市场,转向对上游产业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而其工匠精神虽然让他们错过了下游市场,却让日本的企业在芯片原材料的供应上走的很稳,所以我们也不能因为它之前的失败去否认匠人精神。
时至今日,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生产设备制造领域,和美国、欧洲荷兰并称全球三大巨头,占领了全球市场半数市场份额的日本企业就高达十家,甚至在蚀、均胶显影等关键领域甚至超过了7成市场占比。
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日本那一天不高兴了全面限制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对外出口,全球大部分的半导体大佬,包括韩国三星都得跑到日本去求爷爷告奶奶,否则就得面临停产。
结语
不得不感叹日本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其工匠精神确实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也值得我们警惕。日本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发展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并且做大做强,仅仅是最好产品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紧跟时代的进步适时的对自己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否则如果只是闭门造车,总有一天我们会输的连底裤都不剩!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最终害了自己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