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之前评测红米Note9Pro时,有人说对比K30U太看不起这颗一亿像素了,怎么说这也是Note9Pro唯一的卖点。
所以小编就拿自用的小米10至尊版来对比一下,虽说Note9Pro价格差的比较多,但是体验上其实并不差。
相机参数
小米10至尊版是前两天用北京消费券买的(懒得转寄,还是用的双地址),因为Note9Pro用着太憋屈,所以不得不换自用机了(下周二会详细讲一下它的迷之快充)。
首先是小米10至尊版的参数,小编刚开始以为1200万人像镜头(第二颗)是凑数的。但是评测后发现,小米10至尊版没有一颗凑数镜头,全都有不小的作用...
然后是红米Note9Pro,之前评测过。虽说副摄是千元机水平,但是主摄差不多是3000元内最佳(但优化目前太差)。不仅有1/1.52英寸的大底,还支持9合1模式,合成后单像素尺寸有2.1μm。
不过这也是这颗CMOS的尴尬之处,大部分情况下只能九合一模式拍摄,也就是1200万像素。一亿像素只有手动开启才行,但由于一亿像素下的单像素尺寸只有0.7μm,所以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才有不错的表现。
为了方便大家知道它的水平,小编做了一个表格,也可以看成是天梯图。图里是今年主流手机的CMOS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三档。不过这些只是硬件参数,具体样张如何还是看厂商的优化(比如ROG3的IMX686和K30Pro变焦版的IMX686)。
光线充足环境对比
由于小米10至尊版的售价和配置都是安卓旗舰水平,所以广角表现出色也是应该的,毕竟对手是一台售价不到2000的手机。所以后面只对比主摄(因为差距最小),广角、微距这些就不比了。
首先是自动模式,红米Note9Pro(左边的,可以看水印,下同)的画面有点偏绿,小米10至尊版色温相对来说正常点。
由于都是白天,而且也是自动模式(1200万像素),所以细节基本没差距。
然后是全像素模式,小米10至尊版虽说只有4800万像素,但是系统相机内有个合成选项,可以合成一亿像素的照片。
不过仔细对比后发现并没有变化,而且照片大小都一样,所以后面就不对比合成一亿像素了。
可以看到,由于一亿像素的单像素尺寸只有0.7μm,所以Note9Pro的画面整体会有一点噪点,特别是暗处。此外,在一亿像素下Note9Pro的色温依旧偏绿,不知道是应该三星背锅还是小米的相机部门背锅。
然后来对比一下HDR模式,由于Note9Pro的CMOS支持九合一,合成后单像素尺寸有2.1μm。所以在光线好的情况下细节并不差,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都没被小米10至尊版拉开差距。
而且小米10至尊版的玻璃还有点泛蓝,有种加了滤镜的感觉。
然后是另一组HDR对比,Note9Pro除了天花板偏绿外没啥槽点,细节和小米10至尊版差不多(迷之色温)。
光线不足环境对比
然后是夜间环境对比,虽说室内有白炽灯,但两台手机的表现都不太好,自动模式基本看不到空调上的小字。
开了全像素后,小米10至尊版的细节好了不少,字也能看清了。不过红米Note9Pro感觉有点更糊了(光线一般的时候尽量减少用一亿像素拍照),TCL三个字还没有前面清晰...
换到室外,Note9Pro在晚上的表现和小米10至尊版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还是底没有OV48C大。不过细节倒是没太大差距,没有出现太多噪点。
PS:其实这几组样张的表现和小米的优化策略有一定关系,由于Note9Pro没有光学防抖,所以必须要把快门时间弄的很短才能不糊片。这样也就导致了进光量太少,画面偏黑。而小米10至尊版有光学防抖,在夜间拍照时都会提醒用户手持一段时间,通过降低快门时间来增加进光量。再加上小米10至尊版本来就是大底,也就会差距这么明显了。
通过这两者的照片参数也能发现,小米10至尊版的快门时间都是1/2秒左右,夜景模式和自动模式都是。而红米Note9Pro始终维持在1/7秒左右,就算有着1/1.52的大底也无济于事,因为没有光学防抖,必须通过缩短快门时间和增加ISO来减少糊片率。
和前面一样,Note9Pro的夜景模式也比较黑,不过细节还行。没有光学防抖对夜拍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然后小编想起了之前评测过的魅族17Pro和荣耀30Pro+,两者都没有光学防抖。但是荣耀30Pro+ CMOS的底有1/1.28英寸,能通过硬件来弥补。而17Pro就只能通过加快快门速度来解决了,所以夜拍也是漆黑一片。
由于没有光学防抖,底也没有小米10至尊版大,所以在晚上基本无法使用全像素模式。
不过小编也给大家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购买一个三脚架,将曝光时间设置到合适的范围(小编设置的是5秒),然后ISO设置在800左右(太低画面亮度不足,太高会导致细节不好)。
这样拍的照片会尽可能的亮,并且细节丝毫不输小米10至尊版,也算是最大程度的发挥了这颗CMOS的能力。
不止是1200万像素,一亿像素也可以开启手动模式。开启后红米Note9Pro的细节甚至更好,就是亮度还是差小米10至尊版一截。
小编简单的解释一下原因:虽说Note9Pro一亿像素下的单像素尺寸只有0.7μm,远不如小米10至尊版的1.2μm。但开启手动模式,强行增加曝光时间后,单像素尺寸过小的缺点就没那么明显了。
因为单像素尺寸太小会导致单位像素下的进光量不足,但增加曝光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进光量。只要曝光时间和ISO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弥补没有光学防抖和单像素尺寸过小的尴尬,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懂我意思...
总结
这是小编第一次重复评测一款手机,因为之前的拍照部分讲的不够详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水平,以及拍照体验如何。
再加上很多人看了官方的宣传,觉得一亿像素很厉害,但是又不知道它的真实体验,所以感觉很有必要再详细评测一下。
小编想说,评测是可以人为操控的,很多评测展示的都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就连很多厂商公认的“权威”dxo也是如此。
拿之前DXO评分第一的小米10至尊版来说,虽说有光学防抖,但是它还是会糊。因为小米的算法就是一个字:亮。
只要光线变暗,就会提示“请持稳手机”,即使有光学防抖还是会有点不稳(因为要手持2-3秒不动)。所以如果夜晚有什么精彩瞬间,很难第一时间拍到。
不过在灯光多的大街上没事,因为那些环境下光线还是挺足的。
(拍照速度确实没有虚假宣传,但却没提到亮度会下降)
相比之下,Note9Pro的成像就非常快了,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当然也不是因为它的底大,而是因为没有光学防抖。只能把快门时间弄快一点,不然太容易糊了。从体验上来看,红米Note9Pro的体验反而因为没有光学防抖更好一点,不过缺点就是样张太黑,涂抹也比较多。
只能说小米有点极端了,小米10至尊版为了照片的画质,牺牲了不少拍照体验(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取得DXO高分的原因)。
其实同样的情况还有之前的小米CC9,也是一亿像素,为了画质体验也很差。很多人都吐槽骁龙730带不动,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优化策略的问题(无独有偶,当初的CC9Pro也是DXO第一)。
不过体验是种无法量化的东西,只有用过的人才会感同身受,所以很多厂商也不会拿体验当做卖点。即使是ov也不会,他们也是用参数来代表体验。比如X60的手感很好,导购会说它只有7.3mm厚度,很轻薄,你可以拿一下试试;而OPPO的充电快,导购会说搭载了最新的65W闪充,吃个饭的时间就能充满,。
所以线上品牌往往更注重参数,因为人们在官网、微博等平台看到的都是冷冰冰的参数,这也是决定他们是否购买的原因(之前就有很多人吐槽,看了K30S的参数才买,但是太重又退了)。
所以小编还是希望国产厂商能稍微重视一下各方面的用户体验,毕竟手机是拿来用的。不用各项参数最好,但至少要有良好的体验(比如加个光学防抖)。
最后,有小米10至尊版的朋友可以用4.7倍变焦拍照,因为2x-4.7x采用的是1200万像素的长焦镜头(也就是最开始说的人像镜头),而4.8x以后都是潜望长焦镜头,后者的画质要差很多。
2-4.7倍的样张细节好很多,而且色温也正常。4.8倍以上的样张会模糊一点,而且会偏黄。
不过小米10至尊版的潜望镜头也有它的优势,那就是支持光学防抖,成片率会更高点(长焦太容易抖了),具体怎么取舍还是看大家。
·END·
手机评测团
每日一篇深度好文
欢迎关注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2K红米抗衡5K小米?Note9Pro拍照对比小米10至尊版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