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海外網評:嫦娥攬月回是“全球科學界數十年的期盼” 月球與地球相距40萬公裡漫長旅途,面對複雜多變的地月空間環境,嫦娥五號的每一步都代表著蘊含著中國航天技術的創新與突破 4年多 (2020-12-17)
科技數碼 載土而歸!嫦娥五號返回地球! 新華社記者連振攝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 4年多 (2020-12-17)
科學 嫦娥五號採回的“土特產”,可以用來研究些什麼? 阿波羅和月球號樣品就擔當了這樣的橋樑作用,對這些樣品進行放射性定年,就可以知道採樣區表面的絕對年齡,再和這些區域的撞擊坑密度一比對,一套覆蓋月球45億年的... 4年多 (2020-12-17)
科技數碼 僅剩1200萬公裡,“天問一號”即將抵達火星,剎車入軌時間已確定 另外在11月24號,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也同樣發射成功。此次,“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3個火星探測任務,即環繞、著陸和巡視科研,這在人類航空史上還是... 4年多 (2020-12-15)
科技數碼 辛苦了,嫦娥五號,歡迎回家! 北京時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嫦娥“五妹”,你何其幸運,成為嫦娥家族裡首個能“回家”的探測器,... 4年多 (2020-12-16)
科學 終於迎來驚喜的拆箱時刻!嫦娥五號帶回4斤“土”,美國這次坐不住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阿波羅計劃陸續從月球帶回了總重達382千克的月巖,探測數據顯示,月球物質中揮發性組分大量丟失、金屬核很小但與地球具有相似的氧化還原... 4年多 (2020-12-17)
科技數碼 歡迎回家!長圖速覽“嫦娥五號”探月記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4年多 (2020-12-17)
科技數碼 九天雲外攬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可謂困難重重,不確定性極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和引導下,完成了這一載入中國航... 4年多 (2020-12-17)
科學 什麼樣的外衣讓“嫦娥”比鑽石還剛? 航天器在飛行過程中也會與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從而在航天器表面產生超高溫,如果不使用防熱材料,在高溫作用下,航天器表面材料很快就會出現變形、熔化和消失的現象... 4年多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