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鍾華論:我們見證歷史,更在創造歷史 【鍾華論:我們見證歷史,更在創造歷史】“青鬆寒不落,碧海闊逾澄”。“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艱辛故事,如同超大規模“現場情景教學”,讓人們更深刻地讀懂中國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為什麼故宮每天早晨開門之前,工作人員都會大喊幾聲:打擾了各位 有時候,宮女和太監會在大門後幽會,互訴衷腸,這其實也是被大家理解的。處在深宮中,很多的性命是在其中枉死的,因此,在早上開門的時候吆喝一句“打擾了各位”,其... 接近5年 (2020-12-29)
文化 難忘2020|蔡國強談疫期隔離與創作:迴應古人,迴歸樸實 藝術家視角看待疫情年初,疫情剛開始時,蔡國強身處紐約,為口罩的事著急,捐了作品參與了三個慈善拍賣,為中國、日本、美國,甚至伊朗送了口罩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紀念|2020年逝世的文學大師 喬治·斯坦納(Georgesteier):世界主義的嚴肅人文學者1929.4.23-2020.2.3喬治·斯坦納,猶太人,於1929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祝勇為作家鍾求是新書站臺,稱“60後彷彿被省略號省略掉了” 談到新出版的小說書名,作家鍾求是感慨道。以這個群體作為主要的表現對象的文學作品非常少,好象這代人是在夾縫中,在餡餅當中,似乎又略近於不存在”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音頻|2020年最後一天,跟著著名詩聯作家郭水華一起“傾聽田野的聲音” 在展廳二樓的顯眼處,這幅由郭水華創作、鮑爾吉·原野題寫的《傾聽田野的聲音》中,更是道出了一位遊子對家鄉的赤子之心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Read一週丨告別2020,跟著文娛熱點,盤點陪伴我們一年的這些書 但一個畫鬢貼妝,就有說不完的門道,小時新聞的人文讀本單獨作過封面故事。吳鉤《宋仁宗:共治時代》廣西師範大學,2020年《清平樂》改編自網文,創作者想拍成歷...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難忘2020|藝術裡的開卷:為讀畫人,保留文字的居所 2020年出版的藝術類圖書精彩者不少,我們從中為您挑選了十本(套)藝術類圖書,包括牛津大學藝術史系榮休教授柯律格的《誰在看中國畫》、芝加哥大學藝術史教授巫... 接近5年 (2020-12-31)
文化 在TX淮海做場“美夢”,邁入全新的2021 圖說:“掃描儀”正在解析人類做夢時的大腦變化走進展覽,便是“時間變慢”“飛翔”“與死者對話”等10個羅巴克創造的夢境元素,無一例外都是現實中看起來“不可能的事” 接近5年 (2021-01-01)
文化 馬踏飛燕的正面照,為什麼很少人拍?看到正面照後忍不住哈哈大笑 其中就有一件非常著名的文物“馬踏飛燕”。對於這件文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將這件文物命名為“馬踏飛燕”更為妥帖 接近5年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