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雲遊二十四節氣——小寒已至年味濃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說給我們聽的語言,也是古人詩意棲居的創造。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接近5年 (2021-01-04)
文化 博主吃播老北京美食引爭議,北京文化絕不是裝腔作勢地演! 有網友忍不住調侃起來:“老北京沒有路,全是地道”。“我家是好幾代都在北京,我覺得我說話,沒像他們那樣,有所謂特別的北京味兒” 接近5年 (2021-01-07)
文化 盲文圖書:溫潤裡透出光芒 作為盲人專用的文字,盲文方便盲人閱讀和書寫,是盲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路徑。為了提高盲文精確程度,方便盲人閱讀,推進盲文與數字化時代接軌,我國... 接近5年 (2021-01-05)
文化 這個寒假,好書相伴|2021全國小學生寒假分年級書目發佈 中少總社入選圖書大林和小林張天翼/著,李思東/繪適讀年齡:8歲以上經典中的經典,一部無拘無束、充滿想象力、現代意識和遊戲精神的作品 接近5年 (2021-01-07)
文化 悠悠球是2500年前人們玩剩下的!古人的摸魚玩具竟有這麼多 這套黑漆朱繪六博具出土於馬王堆三號墓,包括:1個博局、20個直食棋、42根算籌、黑白棋子各6枚、象牙削、刮刀以及骰子各1件 接近5年 (2021-01-04)
文化 汪暉對談章永樂:20世紀的遺產在今天值得去回顧 《世紀的誕生》開篇即開宗明義,對於“世紀”這一新時勢概念的“誕生”和20世紀中國的歷史地位進行了宏闊又縱貫的闡釋與分析,其餘篇章主要聚焦於從“世紀誕生”時... 接近5年 (2021-01-05)
文化 曹寅評《橫渡孟加拉灣》︱在孟加拉灣埋葬區域研究 寺中的大佛坐像由二十世紀初在新加坡工作的緬甸人集資,在緬甸曼德勒採石製作,並通過陸路和海路於1921年運至新加坡 接近5年 (2021-01-06)
文化 三星堆出土了很多文物,為何突然停止發掘了?專家:你看出土了啥 因此在考古界,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和器皿統稱為為“三星堆文化”,如今也是我國享譽全球的考古發明之一。其實這還要從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說起,這些文物個個都是國家... 接近5年 (2020-12-21)
文化 徐貴祥:天才,就是持之以恆的興趣丨寫作課 事實上,培養作家並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文學教育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科舉制度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官選拔制度,但它對儒家經典闡釋能力的考查和對文學才華的關注不但在客... 接近5年 (2020-12-16)
文化 從國學大師到被北大學子趕下臺,曾紅極一時的於丹,到底怎麼了?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個曾經萬人追捧奉為圭臬的國學大師,成為人人唾棄的過街老鼠,或許可以用易經中的一句卦辭來概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接近5年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