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讓歷史之美塑工業之魂 所以此次大運河沿線出現的工業遺產,可以喻為一個重要的“銜接環”,延展了大運河由農業文明轉至工業文明階段的價值鏈,也可為今後大運河世界遺產擴展項目“備好糧草” 接近5年 (2020-12-20)
文化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先生們 手捻“山羊鬍”拄著柺杖的辜鴻銘、留著“一字胡”正襟危坐的魯迅、揹著手一派樂天知命模樣的季羨林、一襲白色長衫與貓對望的錢鍾書……新吳門畫派代表人物周矩敏先生... 接近5年 (2020-11-25)
文化 國家大劇院展百餘院藏藝術品 12月22日,“華彩——國家大劇院院藏品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覽廳開幕。展覽分為“繽紛舞臺”與“音畫無界”兩大板塊,為觀眾解讀國家大劇院特色的收藏理念 接近5年 (2020-12-22)
文化 《草木蔥蘢》:撲向綠野的科學精神與家國情懷 此後近半個世紀,我國第一代植物研究者篳路藍縷,含辛茹苦,在極端困難、簡陋乃至險惡的條件下,捧出了一批堅實的成果,顯示出植物分類學在中國最初的生命力 接近5年 (2020-12-22)
文化 人體藝術是否要加馬賽克,為何人類不能被平等地“欣賞” 從莎士比亞的話中不難看出,藝術家創作或欣賞人體藝術時,是懷著超越世俗的眼光,因為人類的身體本身便是一種自然之美 接近5年 (2020-11-25)
文化 你不知道的冬至 也有說法認為,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在周代就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民俗專家王娟說,“這個節氣出現得非常早,慶祝方式出現得也比較早,但它並不能簡... 接近5年 (2020-12-21)
文化 美國著名學者傅高義去世 曾在八旬高齡寫出《鄧小平時代》 他被認為是美國唯一一位對中日兩國事務都精通的學者,曾出版有《日本的中產階級》《日本第一》《共產主義制度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年... 接近5年 (2020-12-21)
文化 《瑞麗伊人風尚》20週年,祈願美曜未來、持續美的製造 《瑞麗伊人風尚》“持續美的製造”,以公益之心,專注自然環保、社會貢獻、非遺技藝等領域,以“美曜東方”定位東方瑰寶級的文化技藝,讓非遺大師與青年藝匠在同一平... 接近5年 (2020-12-22)
文化 面向未來,營造更美人居環境(開卷知新) 核心閱讀結合不同地區的不同需求,在現有城市空間資源基礎上去織補、更新與提升秉承“實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築理念,以節儉為設計策略,以適宜技術為設計手段... 接近5年 (2020-12-21)
文化 賣論文賣出“十年老店”? 圖、文/王鐸10年前,記者曾報道一名工作在上海的博士生網上售賣論文。如今,這位“論文寫手”在網上開設的“SCI論文小鋪”仍在“營業”,廣告中還特意突出“十... 接近5年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