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98歲日本尼姑作家:酒肉穿腸過,男友換不停,過自己喜歡的人生 所以,沒過多久,瀨戶內寂聽與木下音彥的愛情便夭折了,事實上,木下音彥本身就是一個唯利是圖,一心想走捷徑的青年 超過4年 (2021-01-04)
文化 這年代誰還看書評?那是因為你沒看見好的 01相異於文學評論書評與文學評論不同,它不對文學理論印證、文學史建構、語言學發展負責任。或者說,書評的套路,僅限於寫作技巧本身的練習,是追求表達的有效性和... 超過4年 (2021-01-22)
小說 軍旅作家王宗仁:用心書寫、用腳丈量青藏高原的人 青年時期,在青藏線上的王宗仁那篇偶然發表的散文,為14歲的王宗仁開啟了文學之門。從1958年到1964年,他和戰友們在生命禁區日復一日奔波跋涉的同時,犧牲... 接近5年 (2020-06-22)
文化 意大利作家保羅·喬爾達諾:全球疫病會留下痕跡,但不會留下新的思考 在這場線上對談中,喬爾達諾談到疫病傳播展現了很多悖論,比如說保護他人的方式是遠離他人。一年之後疫情應對仍缺乏全球視角喬爾達諾提到,近年來有一個普遍的觀點認... 超過4年 (2021-01-21)
小說 用先鋒關照現實 專門為“代孕”寫科幻的陳楸帆提醒:珍愛生命 圍繞“代孕”所產生的各種後續問題,比如代孕媽媽的身體工具化,代孕技術導致的畸形、棄養高風險,等等,這些都是在所謂的刷屏“吃瓜”之外,尤其值得人深思的內容 超過4年 (2021-01-20)
文化 一批“中國好故事”新鮮出爐,從真實事件出發,傳唱平凡者的“傳奇” 這些年以來,楓涇鎮先後被評為上海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故事基地,楓涇鎮新義村被命名為全國第一個中國故事村,越來越多的故事愛好者、創造者、演繹者在楓涇集聚,... 超過4年 (2021-01-18)
小說 麥子店的北京“生活地理”(解碼文學空間) 以前作家王朔就說過,衚衕裡的“老北京”和城門外的“新北京”不是一個“北京”,現在何止於此。我們寫小說的人,能否通過一個關於精神領域的故事,反映出社會層面的... 超過4年 (2021-01-13)
文化 專家研討《心中的旗幟》:故事有溫度、接地氣 中新網北京1月6日電近日,作家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心中的旗幟》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談到創作感受,傅寧軍表示,作為報告文學作家,生活在哪裡觸角就應該伸向哪裡 超過4年 (2021-01-06)
文化 136位網絡作家發出倡議書:反對跟風寫作,不以點擊量論英雄 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促進網絡文學繁榮發展,今年下半年,中國作協分別舉辦了網絡文學理論建設研討班、全國知名網絡作家創作研討班、省級網絡作協負責人組織建設... 超過4年 (2020-12-30)
小說 魏思孝:一個青年作家的自我成長和自我規訓 等到今年《餘事勿取》和《都是人民群眾》相繼出版,卻發現魏思孝的寫作一反常態,不再講述迷茫犯罪的青年故事,卻將視角對準了更廣闊的鄉村,主角也轉向了小鎮青年的... 超過4年 (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