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东尼奥·萨托(Antonio Saitto)意大利罗马二大互联网工程系特聘教授
编译:白旸
中国航天事业向着月球又迈进了一步。
11月23日晚至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托举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呼啸升空。目前,所有步骤都按计划顺利进行中。
嫦娥五号探测器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三步,由“四器”组成,其中,轨道器和返回器留在轨道上,而着陆器和上升器实施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在风暴洋区域着陆,该区域分布有多个火山口,已经被多次探测过。
嫦娥五号在收集近两公斤的月壤后将返回地球,并计划于12月中旬左右登陆中国。
月球样本是测算太阳系表面年龄的基础,事实上,利用月球样本可以计算宇宙物质的绝对时间。此前,美国“阿波罗号”和俄罗斯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超过35亿年的地区采集了样本。嫦娥五号采样吕姆克山,这是位于风暴洋区北部的火山平原,其年龄更小(约12亿年),可以填补以往任务中未探测的空缺。
2020年美国宇航局报告显示,月球上有水。这是人类在月球上能长时间停留的基本要素。
地球的这颗天然卫星,在经历了漫长的宁静期后,再次成为一个庞大的世界共同体越来越关注的对象。从现在到2024年,有多个探月任务将带着人类重返月球。
围绕这些重大科学任务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仍在继续。在发射和返回阶段,中国国家航天局将接受位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航天发射中心的协助。这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射后数个小时内和12月中旬的返回阶段跟踪探测器的位置和状态。
美妙的是,探月工程在各国常和日月有关的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中。事实上,进行一项伟大工程时是需要想象力的,无疑,“嫦娥五号”就是印证。
为了实现人类在月球上长久生存,实现各国在月球上的合作与和平共存,很多国家已经启动多项任务(有些任务已经实现):检测机器人状况,进行侧位和所有必要的分析。
中国计划2020年完成轨道、着陆、返回地球这三个主要任务,并取回月壤。随后,2020年至2030年间将进行其他探索,实现机器人探月任务。2030年起,除了利用机器人,还将计划实现人类登月探索。
太空竞赛如同大型体育赛事,是开放的,作为优秀梯队在感到荣幸、自豪的同时,也意识到大家的目标是共同的,且太空不是某个国家的而是整个人类的遗产。人类以极大的智慧,制定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它天体在内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也称为《外层空间条约》。在太空合作上,中国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通往月球的道路是开放的,需要人类的努力、激情、竞争、合作和联盟,但正如古人常说的那样:通往星辰的道路是艰辛的。
转载请超链接注明:头条资讯 » 中国在探月工程等太空合作上做了很好的示范
免责声明 :非本网注明原创的信息,皆为程序自动获取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此页面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给站长发送邮件,并提供相关证明(版权证明、身份证正反面、侵权链接),站长将在收到邮件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