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值得反思的是對“最糟一年”的不同應對 但這種“最糟一年”的論調背後,更多還是基於自身失敗的哀嘆,而並非是對國際秩序走向的反思。面對疫情的挑戰,人類不但要進一步通過科學研究,理解自然界的規律與邏...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英國《衛報》證實:美國輝瑞等疫苗受益於中國科學家對病毒全基因組測序 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測序,張永振團隊為科學家分離和複製病毒的各個片段,並利用這些片段研發疫苗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息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天文奇觀扎堆來襲,如何才能大飽眼福? 據報道,上一次木星和土星如此接近還是近400年前,當時伽利略剛剛發明瞭望遠鏡。觀測指南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研究利用植物化石揭示青藏高原中部4700萬年前存在亞熱帶森林 研究利用熱力學原理重建了植物群的古海拔,表明當時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一個海拔不超過1500米的東西向中央谷地,南北兩側分別是岡底斯山和羌塘山脈,這也得到了模型...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科研人員發現目前已知始椎類最“長壽”化石記錄 此前這些化石主要分佈在歐洲和北美洲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的地層中。這件二疊紀晚期的化石標本只保留了頭骨的一部分骨片,科研人員研究比對了很多原始的四足動物類群,...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你好,世界新高程! 沒有不畏艱險的攀登,就沒有珠峰新高程的誕生。作為一項極具挑戰性、極其複雜、極具難度的綜合性工作,珠峰高程的精準測量考驗的是智慧,也考驗的是堅韌不拔的意志和...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拉近公眾和月球的距離 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在漢展出 原來,嫦娥五號落月取土的功臣之一——模擬月壤,正在逸夫博物館展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的肖龍教授作為嫦娥與此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次...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真實版《火星救援》?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圖為美國女性宇航員魯賓斯(KateRubis)11月30日在國際太空站上,採收了20棵蘿蔔。(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官網)據報道,美國女性宇航員魯賓斯(Ka...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新“身高”8848.86米!這幾個時間點,難忘! 2020-5-7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行動開啟測量登山隊首次從珠峰大本營向峰頂進發。在獲得精準的峰頂雪面大地高後,由專業技術人員建立起珠峰區一萬平方公里...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秦嶺野生大熊貓為何喜歡滾馬糞?為了禦寒 為進一步揭示“HMR行為”與溫度之間關係,魏輔文院士團隊和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賴仞研究員團隊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電生理技術在分子細胞水平研究發現BCP和BCPO能... 接近5年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