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當天,國家航天局宣佈:部分月球土壤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
2021年2月27日,“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 展覽開幕式暨捐贈入藏儀式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由國家航天局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的月球樣品001號正式入藏國博,展覽對公眾展出。
海報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又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環境,各國發展空間探測大都從探月開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艙安全著陸,帶回了1731克的月球樣品,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是航天強國建設徵程中的重要裡程碑。
展出的月壤容器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此次入藏國家博物館的月球樣品001號重量恰為100克。
此次展出的月球樣品001號,被放置在一個精美的月壤容器中。設計師介紹,這個月球樣品的容器材質為人造水晶,整體造型借鑑自國博館藏的系列青銅“尊”造型,以體現穩重大方之感。整體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徵地球與月亮間的平均間距384400km;整體外部造型寬22.89cm,象徵嫦娥五號自發射到返回的任務時長22.89天。月壤容器內部造型由地球、中國地圖、月球、月壤等組成,月壤儲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夾層球體造型之中,通過填滿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現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徵。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國地圖造型透光突出,象徵華夏大地對月亮的長久情意。容器內設計了地球與月球間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繪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國探月突破極限、跨越“九重”。
國家博物館以月球樣品001號為中心舉辦展覽,展出包括月球樣品001號在內的探月工程相關科技實物40餘件,輔以大量圖片資料、動態圖片和視頻資料,系統回顧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輝煌成就,全面展示中國人民實現“上九天攬月”夢想的偉大奮鬥歷程。
據悉,“月球樣品001號·見證中華飛天夢”展覽未來還將赴各地巡展。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月亮上的土,究竟長啥樣?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樣品001號”,面向公眾展出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