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奉青玲、董延榮、郭志超
12月19日早晨,窗外一片白雪茫茫,執行完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的四子王旗著陸場氣象觀測員賈長牛為自己的航天事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賈長牛正在與家人視頻通話
今年49歲的賈長牛是四子王旗著陸場區的一名地面氣象觀測技師。30年來,他先後參加了11艘神舟飛船、7顆返回式衛星等航天器返回任務的氣象保障工作,在著陸場氣象觀測崗位上練就了一雙識雲的慧眼,他對記者說:“幹氣象觀測工作必須要做到手勤、腿勤、眼勤、腦勤。”離家30年,賈長牛從一個年輕小夥成長為神舟返回任務的“氣象第一人”。
賈長牛查看氣象數據
今年12月1日,賈長牛本該退休返回家鄉,但嫦娥五號搜救任務在即,時間不等人,於是他又一次地主動請纓。他在心裡對自己說:“做嫦娥返回地球的守護者是幸運,更是使命,我一定不辱使命。”
16日早上8點,在距離返回器落點40多公裡的氣象觀測站,賈長牛早早就進入崗位,監測天氣變化,採集、收集數據,編寫報文,檢查、監視設備工作狀態,一刻不停地忙碌著。
檢查設備的賈長牛
賈長牛所在的氣象觀測站,一年四季氣候複雜多變,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多攝氏度。天氣越是惡劣,賈長牛越是“偏向風雨行”。在航天搜救工作中,他是“最神秘的人”,雖然不與搜救隊員一同到返回器搜索處置的現場,但他卻決定著返回器降落的時機。
賈長牛和同事一起記錄氣象數據
飛船返回對著陸場的天氣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出現惡劣天氣時,氣象觀測員要實時觀測、及時判定、準確記錄天氣現象和數據,並及時向上級彙報,為決策指揮提供依據。
賈長牛利用電腦工作
“我們從9月中旬就開始晝夜值班,積累數據資料。”賈長牛告訴記者,為了這一天,他們已經準備了整整3個月。
12月16日凌晨12點30分,四子王旗著陸場漫天飛雪,室外氣溫零下25攝氏度。賈長牛和其他搜救隊員一樣準時起床,按照每日工作計劃,放飛一顆充滿氫氣的探空氣球。裝有探測儀的氣球快速飛到高空,將測定著陸場不同大氣層高度的溫度、溼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為嫦娥五號返回任務提供高空氣象數據。
賈長牛和戰友一起為放飛探測氣球做準備
17日凌晨2點,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賈長牛依舊在崗位上堅守著,他仔細監測設備上的氣象數據,和上級實時溝通情況,直到搜救隊員找到返回艙、完成一系列處置之後,賈長牛的工作才算結束,此時距離他16日8時上崗已經超過了20個小時。
觀風測雨30年,賈長牛在草原深處踐行著守護神舟的初心使命。完成嫦娥五號搜索回收任務後,即將退休的賈長牛戀戀不捨地和老夥計們一一告別。“如果航天事業需要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來!”賈長牛堅定地說,這也是他對祖國航天事業最忠誠的誓言。
(中國軍網·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觀風測雨30年的他以這種方式與“嫦五”辭別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