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牛年來了,牛市能否繼續?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多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明星基金經理,把脈牛年新主線,挖掘牛市新機會,展望市場新走向。
本期刊出的是對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的專訪。
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
進入2021年,A股市場表現相當可觀,不少機構都在強調“春季躁動”。張智威認為,今年的春季行情和通常所說的或者過去比較常見的春季行情有比較明顯的不同。過去常見的春季行情多半是轟轟烈烈的普漲行情,大多數股票、大多數投資者都能賺錢,只是漲的有快慢、賺的有多少不同。但今年的春季行情更多地呈現的是股價分化的格局。
在張智威看來,A股目前呈現出比較強烈的結構化特徵,市場依然是兩極分化,伴隨少數龍頭股上漲的是絕大多數小市值公司的持續下跌。估值分化和股價分化可謂達到了有A股以來最極端的狀態,與國外比較,無論是龍頭公司的估值,還是小市值公司在成交金額中的比重,都表明了從長期看,A股的估值分化很可能還遠遠沒有到頭。
展望未來,從三到六個月的維度看,張智威對市場的觀點相對謹慎。張智威表示,過去幾個月疫苗的成功開發和美國大選的結果都給了股市強大的推動力,經濟恢復的預期已經充分表現在股價中。國內的股市從估值角度來看已經處於歷史相對高位。向前看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國內貨幣政策的收緊。
具體到板塊方面,張智威主要看好四大板塊。
一是新能源板塊。“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光伏新增裝機將快速提升,逐步取代傳統能源,投資新能源行業中的優質公司將有助於獲得超額收益。
第二是消費和科技。儘管消費板塊股票漲幅已經較大,但消費內循環加速、人口老齡化等仍然會帶來物美價廉的消費品種投資機會。科技方面,國產替代海外進口的進程持續加速將帶來硬件投資機會。
第三是線上經濟。現在疫情暫時還未平息,網上經濟比如線上消費、線上辦公、線上教育,依舊存在較大投資機會。
“第四是線下高等教育,我們比較看好線下民營高等教育行業投資機會。” 張智威說。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與張智威的採訪實錄:
澎湃新聞:回顧2020年,你對於行情最大的感受是怎樣的?你認為2020年A股走強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張智威:2020年在疫情的衝擊下,市場行情呈現出一波三折的特徵。2020年A股走強的主要原因是流動性寬鬆和政策引導。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衝擊,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有效推動下,國內經濟逐漸復甦。央行也通過釋放合意流動性,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2020年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實現淨投放13040億元,通過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75萬億元。從政策上看,經濟會議中多次強調房住不炒的政策原則,引導長期資金流入股市,對A股的權益市場產生結構性的利好。
澎湃新聞:不少機構都在強調“春季躁動”,但其實近期市場波動不小,你認為春季躁動還在嗎?
張智威:今年的春季行情和通常所說的或者過去比較常見的春季行情有比較明顯的不同。過去常見的春季行情多半是轟轟烈烈的普漲行情,大多數股票、大多數投資者都能賺錢,只是漲的有快慢、賺的有多少不同。但今年的春季行情更多地呈現的是股價分化的格局。我認為春季躁動還在,只是會更加分化。
澎湃新聞:2020年以來,機構抱團的現象十分明顯,你覺得這種現象是會繼續持續下去還是瓦解?為什麼?
張智威: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每個行業的資源都有向龍頭股集中的趨勢,因此頭部公司業績增長相對而言更快。抱團標的基本是有業績支撐的,機構投資者也較為理性,我們認為這種現象短期仍可以維持。
澎湃新聞:目前A股的估值怎麼樣?
張智威:我們認為A股目前呈現出比較強烈的結構化特徵,市場依然是兩極分化,伴隨少數龍頭股上漲的是絕大多數小市值公司的持續下跌。估值分化和股價分化可謂達到了有A股以來最極端的狀態,與國外比較,無論是龍頭公司的估值,還是小市值公司在成交金額中的比重,都表明了從長期看,A股的估值分化很可能還遠遠沒有到頭。
澎湃新聞:在經歷了2020年極為不尋常的一年之後,牛年的宏觀經濟環境會怎麼樣?
張智威:2021年預計貨幣政策會逐步收緊。關於貨幣政策退出的聲音在去年就不絕於耳,年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不急轉彎”也暗示政策會有變化。當前市場關心的焦點是:春節過後,央行是否會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其實不管時間早晚,央行政策的收緊都已經基本確定了。特別是信貸和貨幣的數據都會在未來幾個月出現同比明顯下降。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經濟整體負債率上升,一旦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就會出現一些企業債務風險提高。因此A股市場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面臨更高的不確定性。
澎湃新聞:如何看待2021年A股市場的表現?是否會延續2020年?
張智威:我們對A股2021年的觀點是中長期堅定看好,短期相對謹慎,港股可能跑贏A股。
首先,從未來三到五年的維度來看,中國的資本市場前景樂觀。中國正在推動新一輪的改革開放。去年中國加入RCEP,和歐洲達成投資協定,今年準備推出股市的註冊制,同時正在討論研究加入CPTPP,這一系列具有實質內容的改革開放措施,在未來幾年將幫助中國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也會使得中國的資本市場更加有效率,對國際投資者的更具有吸引力。國內發生的地方國企債券違約事件,打破了剛兌的信仰,使得投資者正確認識到金融市場的風險定價。以及在歷次高層經濟會議中,強調房住不炒的政策原則,都對國內的權益市場產生結構性的利好。
從三到六個月的維度看,我們對市場的觀點相對謹慎。過去幾個月疫苗的成功開發和美國大選的結果都給了股市強大的推動力,經濟恢復的預期已經充分表現在股價中。國內的股市從估值角度來看已經處於歷史相對高位。向前看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國內貨幣政策的收緊。
澎湃新聞:2020年,新能源板塊成為市場絕對的“風口”,原因是什麼?你認為牛年還能延續這種勢頭嗎?
張智威:新能源板塊2020年成為市場絕對的“風口”,主要是基本面轉好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從基本面來看,隨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度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新能源裝機量將快速提升。過去10年,新能源度電成本快速下降,光伏度電成本下降到了0.05美元/度,降幅達86%;風電為0.045美元/度,降幅達67%,均低於火電的0.102美元/度和氣電的0.06美元/度,已經實現平價。新能源可替代的能源市場空間大,較傳統能源具有經濟性優勢。
從政策上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碳中和”目標,為可再生能源產業營造巨大發展前景。政策支持和權威規劃指導了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的滲透速度,“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光伏新增裝機將快速提升,逐步取代傳統能源,投資新能源行業中的優質公司將有助於獲得超額收益。
新能源產業滲透率持續提升,存在諸多投資機會。2021年我們仍然看好新能源板塊的發展機會,但目前部分細分領域,例如新能源車板塊,整體估值偏高,短期需警惕估值風險。
澎湃新聞:今年你最看好哪幾個板塊?為什麼?
張智威:2021年我們主要看好以下幾個板塊:
一是新能源板塊。“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尤其是風電和光伏新增裝機將快速提升,逐步取代傳統能源,投資新能源行業中的優質公司將有助於獲得超額收益。
第二是消費和科技。儘管消費板塊股票漲幅已經較大,但消費內循環加速、人口老齡化等仍然會帶來物美價廉的消費品種投資機會。科技方面,國產替代海外進口的進程持續加速將帶來硬件投資機會。
第三是線上經濟。現在疫情暫時還未平息,網上經濟比如線上消費、線上辦公、線上教育,依舊存在較大投資機會。
第四是線下高等教育,我們比較看好線下民營高等教育行業投資機會。
澎湃新聞:你認為2021年市場主要風險是什麼?
張智威:2021年市場需要重點關注貨幣政策收緊的風險。過去中外央行都很少討論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一般貨幣政策的討論都只侷限在實體經濟。這一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馬駿在一月提醒對某些領域泡沫的擔心,而且央行之後收緊流動性推高市場利率。過去春節前一般央行都會對市場注入流動性,這次反其道而行之,給市場釋放了一個清晰的信號,表明貨幣政策已經轉向。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首席展望|保銀投資張智威:估值分化遠沒到頭,最看好四板塊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