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建軍
“我是築路工/那種雲裡霧裡四海漂泊/滿世界修路的人/我剛剛打進最後一顆道釘/汽笛就迫不及待地/趕我踏上新的徵程/回首的一瞬/我看見窗口有白淨的笑臉/四周青山綠水//習以為常了/我知道通車就是我起程的日子/但無所謂/我繼續走千山萬水。”(《我是築路工》)
這是詩人、作家官國強即將出版的詩文集《我的北國江南》中的幾行詩句,而此時正是我們以戰友的名義集結過的鐵道兵集體轉業30週年。幾行詩句不由得讓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時間飛快,我們曾一同接受時間的洗磨,輕淡渺小如隨風的子粒,但鐫刻在大興安嶺至呼倫貝爾的那一程築路行程彷彿鮮活如昨。然而風雨也會將人生洗磨成為財富,當年那個不滿17歲的小兵官國強,已經是一位成熟的詩人和作家了。我們一同築路和筆耕的行程,讓我聯想到了《聖經》中的一句名言:“一顆子粒如果不落在泥土裡,它仍舊只是一粒。”然而,當一顆子粒紮根於大地,它可以開出滿眼繁花,即便置身於峭巖石縫,它也將掙扎為生生不息的青藤。
這是一顆子粒的力量,也是一顆子粒的擔當。這樣的擔當全部起始於夢想,生命進化,從魚到人。人類依自然水土而繁榮進步,從原始聚落到現代文明,夢想是生命的起點和終點,夢想亦是思想的起點和終點。在所有文明的追尋中,我們不是落伍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故事中,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在所有夢想的追尋中,我們亦是行走者,我們探索著人類以最富激情和想象的文本——文學,而以它承載了一顆子粒的夢想。以一顆子粒的名義,我們回望青春,當無愧無悔,因為我們有幸在命運行程中,走出了“築路”與“文學”兩種悲壯。
三十年間,我離開了築路隊伍,而命運依然讓官國強在天地間行走,若雲似霧更像風。與他面晤極少,只是時不時地見到他發表的新作,所以不僅不會忘記,且知道他一直在文學之路上苦苦追尋著。
前不久,聽一位作家在周遭朋友置疑他出書時說:“世界真好。就總想為死後、為不能再來的世界留下點什麼,當然留下文字是比較好的事,因為文字比生命長壽,生命比文字鮮活。直麵人生寫作,直面萬古悲壯的意境,是我的書對生命、對生活、對家人與朋友的回報。”
雖然他說得真切而堅定,但“文字比生命長壽”,我並不完全贊成。因為在這個權力與物化糾結的環境裡,作家的成名或流行,很多時候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與另一種畸形的信仰合謀了,這就是權力、金錢、傲慢。再者,存在,信息爆炸後的時代,似乎沒有藏於深山,三百年重見天日再驚世駭俗那一說了。但我至少看到官國強如當年鋪路架橋般地堅守著文學之路,於是我明白了,這就是一顆子粒的力量,我們喜歡用語言文字表現自己的生命和夢想。有了這些,我們就不怕在風雨中千山萬水地掙扎,也不悔在紙筆間千辛萬苦地推敲,因為我們收穫的並不是悲哀,即或文字不如自己的生命長久,那也是天地間悲壯的意象。
讀官國強的《我的北國江南》,你會清晰地看到一顆子粒渴望紮根泥土而行動的不同維度的語言夢想。這個夢想以撞擊心扉的力度呈現在你的眼前。你會感到無論是他的詩歌、散文、報告文學還是通訊報道,都有著一種鋼軌般行走的執著,沿著眼前這些青春的想象行走下去,這種感受就會愈發強烈。官國強的文筆,不論觸及哪種全截,都以取材樸實、行文精萃、思想凝重而見長,限於篇幅,我不能逐一解讀他的每一篇什,但他的作品,總體呈現出了我們在生存之路上遇到的諸多圖景。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傳統,鐵道兵的或者說築路人的文學傳統,從官國強的筆墨中,能看到鐵道兵那一路作家、詩人留下的文風身影,如周鋼、王燕生、韓志晨、李武兵、謝克強、李小雨、伊蕾、嚴歌苓、樑君等。我與官國強共同戰鬥過的鐵道兵第三師,特別是我曾工作過的14團,一個小小的宣傳股辦公室走出來的,現今就有三個還活躍著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為中國文壇所罕見。可見這個起於文學的行動是生存的起點,也是終點的求索,因為它是一個典型的樣本,在物慾橫流的當下,我們仍然堅守著鋼軌一樣前進的夢想。而官國強,是我們中現今年輕又極備才華者之一,相信他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以文學形式展示我們的才華,這是生活交由命運的擔當。從這個意義上講,官國強在展示他文學的骨骼和肌肉的同時,也展示了我們渴求的靈魂境界。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曾有過以財富的金山銀山堆起來的年代,我們叫做唐朝,它十分強大,而經由李白、杜甫們用詩行濃縮了的那個年代,我們才叫作盛唐,它才真正偉大。
為此,我們的思想不得不回到人文關懷的起點上來。當我們觸摸文學的想象,真善美的良知就會撞擊我們的心靈,而我們觸摸到的生活就不只是簡單地活著,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的目的、意義和方向。面對這樣的問題,沒有哲學般的理性和夢想般的激情,沒有勇敢的行動,是無法找到這個問題的最後答案的。因此,官國強《我的北國江南》一書的出版,是無限靠近最終之解的努力之一,我願藉此機會登高一呼——我們一顆渺小的子粒,卻是生命和文學義不容辭的擔當!
而我更想說的是,不是文字長壽,而是生命綿延不絕,不是生命鮮活,而是思想綿延不絕。官國強與我,以及諸多鋼軌般行走的作家,不過是比常人多了點仰望星空的好奇和追根尋源的思想而已。思想者都是孤獨的。儘管我們無時不想象著與天地在一起,但我們仍然十分孤獨。讀《我的北國江南》,聯想到築路與筆耕的兩種悲壯,諸多感悟涌上心來。
孤獨不會產生在喧囂之中,孤獨乃是寂靜之水衝開的茶葉,只能由衝開這孤獨之茶的人在更廣大的寂靜中品味。《我的北國江南》是時光存放的茶葉,茶在春天的喧嚷中萌生,卻又在反覆的煎熬中濃縮,在徹底離開了喧囂的時候,它就濃縮成了一種孤獨。這就有些像火山留下的巖層,大樹留下的化石,英雄留下的歷史,聖人留下的書籍。
許多的語言到了濃縮得無言的時候,就產生了孤獨。那麼,這就像茶一樣,孤獨是有價值的,那價值也許正是它不可言說的價值。也就如品茶一樣,當孤獨被品味的時候,由於有了品味者的不同品味,孤獨也就有了千變萬化的滋味。茶既然能解世間百毒,也就能夠重現世間百毒,孤獨也能化解人間百種醜態;當然,孤獨又能重現人間百種醜態。
孤獨本來就是人的本性之一。因為人心也如茶一樣,它濃縮在那裡,以無言的外形包裹著各式各樣的浮想聯翩以及千變萬化的語言。寂寞、寂靜之水能煎開孤獨之心的語言;喧囂、熱鬧之水也能煎開孤獨之心的語言。寂靜之中對孤獨的體味是一種享受;喧囂之中對孤獨的體味是一種發洩。
某些人格品位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也害怕寂靜;他們當然也害怕孤獨,他們討厭孤獨,千方百計地遠離孤獨。譬如他們會為一件外衣的色彩和款式滿世界地去比對,生怕和別人的不一樣,他們更害怕別人說他們與別人不一樣。
但也有另一些人格品位的人欣然地與寂寞結緣,欣然地走進孤獨。他們會在孤獨中冥想,尋找獨立特行的人格方式,而這方式一旦被找到又表達的時候,創造就誕生了。於是我有理由說出在官國強《我的北國江南》中獲得的感悟,並以此證實他如此痴迷於寫作的緣由。
生活對於人生是一次苦泅,我們不可預知有無滅頂之災。然而生命的意義在於這努力的過程。因為正透過這些困擾和苦難,某種美好的東西出現了。凡是滿懷著愛與智慧去生活和工作的人,都能在他對自然和藝術的真誠中找到護身符,他將不被邪惡傷害。而創造的目的不是獲取功利,真正有創造力的人與創造融為一體,沒有創造力的人才站在創造的一旁,炫耀創造投射在他身上的浮光。世俗的美感是破碎的美感,創造者則尋求大真、大美與大善,因而他們激情張揚,內心卻十分寧靜。痛苦與災難讓生活不幸,卻也讓真理不朽。苦難可以幻滅,但高尚必須永存。至少我眼前的詩人、作家官國強,是一個信念的堅持者,我願意與之為友,與他一起歌唱和傾聽,並以言相贈,印心取暖——思想的盡頭就是家園,於是我禱告上蒼,請別讓我流浪得離家太遠,在這個地方,我將歷經孤獨、苦難和思想的三重之門,最終奉獻安寧。
人們,請對我們耐心些,一如既往,我們將為你們奉獻一切。
【作者簡介】
孫建軍,鐵道兵戰士,曾任鐵道兵三師、二師軍官。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原委員、創作研究室原主任、《作家文匯》原主編。
書名:《我的北國江南——官國強詩集》
作者:官國強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新書架|孫建軍:一顆子粒和兩種行程的悲壯——序官國強《我的北國江南》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