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天,中國東北盡頭的亞布力小鎮上出現了一個全新的景觀。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遠景 奧觀建築視覺 圖
一眼望去,它猶如雪山的一部分,“匍匐”地上,銀白色的屋頂如同晶瑩的雪蓋在“身”上。日光照耀間,它彰顯出北國風光的磅礴大氣,夜幕低垂時,燈火明亮的建築如同雪地裡的一頂大帳篷,展現著雪域的靜美,給人無盡的想象。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鳥瞰 奧觀建築視覺 圖
這座形態飄逸的建築名為“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2001年,一批中國頂級民營企業家發起了一個思想交流平臺——中國企業家論壇(CEF),現有包括陳東昇、田源、馬雲、李彥宏、雷軍、劉永好、王石、楊元慶、郭廣昌、俞敏洪、馮侖等78位理事成員。迄今20年,每年冬天論壇成員都會齊聚亞布力參與年會,碰撞思維的火花。因此,亞布力又被稱為“中國的達沃斯”。
2017年,CEF決定在亞布力建造一個永久會址,打造一座展現中國企業家精神文化的地標。他們找到著名建築師馬巖鬆及其帶領的MAD事務所,期待這位創造出夢露大廈、鄂爾多斯博物館、哈爾濱大劇院等國內外地標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青年設計師”再一次展現創想,施展才華。
馬巖鬆 Greg Mei 圖
就在他們交出答卷後不久,澎湃新聞-私家地理聯繫到馬巖鬆,和他聊了聊這件新作的精彩看點以及冰雪世界給他的啟迪和感悟。
澎湃新聞:您對亞布力有哪些印象?
馬巖鬆:我之前去過達沃斯,所以我特別能理解亞布力論壇所處的環境對它的影響。它像達沃斯一樣,是非常離城市非常遠的一個地方,非常難到達,可到了那兒之後,你會有一種感覺。是跟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樣的,它是一個自然的屬於滑雪的地方,讓人覺得非常放鬆,非常美。
澎湃新聞: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建築體與雪域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此番選址有哪些奧妙?
馬巖鬆:具體的建築位置不是一開始就定的,是我去了以後,根據周邊環境的感覺選擇了這個場地。之所以最終確定這個位置是希望建築能有一股聚氣的感覺。它正面滑雪道,有一種和山對話的感覺。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遠景 存在建築 圖
所以我覺得相對於功能化建築,亞布力在功能之外更是一種企業家精神與天地對話的一種表達。因此整個建築從形態上就是在表達與天地之間的和諧。
它“匍匐”在大地之上,不是那些很高大,像紀念碑一樣雄偉的造物。它是很靈動的,與周遭有點緩坡的地形也結合得非常緊密,它是大地景觀的一部分。同時,“匍匐”於大山前,也正能展現出一種謙遜而低調的姿態。
澎湃新聞:它是“匍匐”的姿態,但同時它又給人飽滿且張弛有度的感覺,在建築體結構和造型設計時,您當時怎麼想的?
馬巖鬆:建築的概念來自於一次我和中國企業家論壇理事長陳東昇先生的談話。陳董事長講述關於亞布力論壇創建的歷史,其中讓我印象很深的一點就是所有的企業家到了這個地方是不穿西服的,完全跟他們日常參加商務活動是兩回事,然後大家圍著一個火爐,非常平等地交流,展現出一種隨性與真實。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咖啡廳 存在建築 圖
於是,我腦海中出現了一個交流的場景。一個大大的帳篷,周圍一個個篝火,大家圍繞篝火,在帳篷裡促膝談心,所以這個建築也有一點像一個大帳篷,屋頂非常大,建築是跟大地連在一起,然後頂部有一個透光的天窗這個天窗有點像帳篷中間的一個篝火一樣,中間發著光。這也是建築內部最主要的公共空間,最核心的地方,它是一個讓人可以享受充分自然光的大廳,也是整個建築物的能量核心。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大廳 奧觀建築視覺 圖
你可以看到滑雪道宛如流淌的瀑布一般,建築物在起伏的雪地上也不會很突兀,好像一直都在那裡。MAD一直希望建築是和自然對話,和周邊的環境對話,這是我們一貫的做法。
然後,這個建築所代表的企業家精神,也應該是無懼氣候惡劣,順應環境,綻放出自己的光與熱。在未來,中國企業家面對世界,就像這座建築面對周邊的環境一樣,以這樣的姿態來體現。
澎湃新聞:從建築外部就能看到一條玻璃廊橋,十分吸睛,它的功能是什麼?為何做此設計?
馬巖鬆:廊橋是功能性的設計,為了連接論壇和周邊的酒店。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玻璃廊橋 存在建築 圖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玻璃廊橋 奧觀建築視覺 圖
室內是一個垂直向的空間,在白天自然光進入的時候基本不需要人工照明,晚上或者有論壇的時候光會透出去,這也是一種節能的需要,所以周邊的立面和屋頂在設計和選材上都會特別注意保溫,減少散熱。
澎湃新聞:建築內外都運用了線條組合和一系列流線型設計,有哪些特別的用意嗎?
馬巖鬆:這座建築的線條有一種流線感,可以看到屋頂上這些線條是流線型的,就有點像風吹過的雪堆一樣,還有一些自然的機理。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中景 存在建築 圖
這種機理延伸到室內的木頭的材質上,也是室內外的一個呼應,這種室內的機理是垂直方向的,就順著光線從上至下也給這個空間帶來一些靈動的這種感覺。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大廳 奧觀建築視覺 圖
澎湃新聞: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平日對公共開放嗎?有哪些好看、實用的區域?
馬巖鬆:沒有論壇的時候,這個空間是對外開放的。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大廳 奧觀建築視覺 圖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大廳 奧觀建築視覺 圖
我們設計了咖啡廳,透過大片的落地窗,人們可以邊喝飲品邊欣賞遠處的雪山,我覺得有一種跟山體的對話的感覺。
同時,建築裡面還有博物館和劇場等等空間,其實除了大的會議廳,還有一些小型活動廳都是多功能的。平時酒店如果有一些會務,又或者舉行婚禮等各式集會活動都可以。
澎湃新聞:博物館的展陳內容主要是圍繞中國企業家的百年曆史,它用意何在?
馬巖鬆:企業家博物館其實也是記錄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奮鬥歷程。理事會希望這裡成為中國企業家一個精神堡壘,從來沒有這樣的一個博物館把中國歷史上企業家、改革開放以來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的發展這些整個的歷程給記錄下來,所以這個博物館也很重要。
澎湃新聞:MAD先前在黑龍江打造了哈爾濱大劇院,這件新作也成為亞布力的新地標,創造了這些“與冰雪對話的建築”後,您對建築設計和氣候、地域文化的關係,有否產生哪些新的感想?
馬巖鬆:我覺得談到冰雪,它其實就是一種自然形態,這種自然的風景讓這片大地變得非常有魅力,四季有不同的景色。
哈爾濱大劇院 Hufton+Crow 圖
因此我們談哈爾濱大劇院,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這些“冰雪文化建築”,本質就是談一個建築跟風景的關係。
你如果在海邊、在山上、在沙漠中也一樣要設計,冰雪是一個很有特點的風景。
我覺得在這樣的風景裡建築應該追隨它的美,比如說大地的這種舞動,這種非常靈動的曲線,起伏的地貌等等,跟它的美去對話。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永久會址 屋頂 CreatAR Images 圖
它不應該是特別生硬的,特別突兀的。整體建築應該成為景觀的一部分,這是建築師關於美的一種語言的表達。
另外它需要考慮到節能、自然光和太陽,不要太多的玻璃,那會讓人覺得寒冷,它要有舒適的、被保護的感覺。
同時,如果它是一個跟風景對話的建築形式的話,那麼室內也要反映出這種語言,要有和自然風景有對話的空間。總之,雪域景緻可能冰雪建築最重要的一個對話元素。這裡的雪山和皚皚白雪可能是萬年不變的。它不同於城市的文明,現代城市可能100年曆史是吧?但這些自然風景都是上億年的,所以我覺得空間與自然對話的時候,要把這個時間的尺度拉開,要脫離現實的這種城市中的元素,考慮人與這種風景、自然之間更多關係的可能性,所有這些可能性都會給建築很多創意的空間。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專訪馬巖鬆:在亞布力雪山搭一頂“大帳篷”,與冰雪之美對話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