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一道菜不只是口味享受 還是另一種紀念碑和建築

文化 封面新聞

文/高維生

我的書《老味道》,是新人文美食系列中第二本,更加突出美食田野調查的主題。每個人生活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一樣,對美食各有偏愛,不僅中吃,它是一種美學。美食不僅是物質,自古以來,扮演不可替代角色,不論任何場合免不了出現。我國各地氣候、飲食習慣方面差異,不同地區人們對口味喜好不一樣,造成地域飲食的獨特性。

一道菜不只是口味享受 還是另一種紀念碑和建築

每一次品嚐美食,其實是審美過程。黑格爾說:“這個世界的內容就是美的東西,而真正美的東西,就是具有具體形象的心靈性的東西,就是理想,說得確切一點,就是絕對心靈,也就是真實的本身。”黑格爾所說的真實,有很多人誤解了。認為記錄生活,這就是真實的,不帶一點虛假。流水賬的生活記錄,缺少最重要的東西,他們忽略“絕對心靈”,這是支撐文學的靈魂骨架。文字寫出來的不都是文學,可能是製造垃圾,需要送進垃圾處理廠。

老味道是一種記憶,舌尖上的鄉愁。每一道菜有過去印記,更重要是所積澱的文化。任何人一生都在漂泊中,走過南,闖過北,不可能囿於一個地方。行走中不僅吃,品嚐酸辣甜,味道代表地域,反映地理環境與人的聯繫。

老味道不僅是對過去生活回憶,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對人的懷念。如果菜不受產生的地理環境影響,便失去人文的意義,這種菜不可能成為經典,甚至傳下來,只能被諾小的範圍淘汰、消失。美食是人們去陌生地方的路標,地理環境,人的情感記憶彙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歷史河流。每一道菜的尋訪,記錄一個人行走的過程,漫長旅途,有美味在前方吸引人們的到來。

文學不是歷史拓片,用情感染料,貼在塵封的時間碑上,複製紙張上,拷貝出來的技能。而是用精神的火,燒燎記憶生長的野草,舉起思想的刀修復損破的地方。儘管有磨壞之處,殘缺不全,但它是真實的。菜不同於古代廢墟,在時間中經受陽光暴曬,雪打風剝。雖然躲開自然侵蝕,但菜蘊藏真實的歷史,研製者的情感,從中發現悲歡離合的故事。儘管在時間中,菜的做法有些變化,菜的技法秘方和名字,是無法改變的。

蔣藍指出:“有文、有思、有趣之餘,更有料——飲食史幾乎構成人類的發展史經脈,他在文章裡特別關注一地風俗對飲食的薰染,菜餚更承載著族性、方言的密碼,他在這些文章裡逐步發展到對一地鄉土的深情打量。飲食的群體嗜好甚至會造就出一種區域化性格。高維生毅然撇去菜譜式的操作羅列,一個人靜下來去感觸飲食與現實的關係,在審美的現實感官裡可以進一步發現,就像明朝才子楊升庵所言,雨、雲、風與陽光也充滿香味。”我贊同他的“飲食史幾乎構成人類的發展史經脈”。人離不開吃喝,其中深藏宏大的文化,從中發現人類生活的歷史,還有一些大事件。吃不是單純的填飽肚子,為了生存下來。人對地理環境的感受,不僅來自生活,也有生理反應,觸覺的靈敏,即觸摸到風、水、土地,有了深刻的記憶。它在心中存在,釀成一生難以表達的情感,對某個地方的依戀,這是家園和記憶發祥地,也是生命的源頭。

每一道菜有長歌性的敘述,我推辭朋友的盛情,一個人放鬆,渾河邊有家小飯館,主菜滿族當家菜做金肉。乾隆是清朝鼎盛時期,政局穩定,經濟發展快速,人們追求生活的品味,飲食市場繁榮的風向標。滿族特有的八大碗,由雪菜炒小豆腐、滷蝦豆腐蛋、小雞榛蘑粉、年豬燴菜、御府椿魚、阿瑪尊肉、灼田雞、扒豬手,八種菜組合而成。阿瑪尊肉,俗稱黃金肉。

傳說記述地域的事物,具有鮮明色彩,它和文學不同,有著文學描寫和渲染。其中還有著宗教崇拜、歷史和地方民俗志,是研究人文地理的重要資料。

有些大地上生長不起眼的野菜,經過人們在生活中觀察、採集,最後創制出菜餚。這個過程是紀實性的記錄,表達對自然的情感和熱愛,也是地域文化的形成。“‘柳蒿芽,下鍋炸,吃不著的饞掉牙。’從幽默的順口溜,感受柳蒿芽散發的誘人魅力。柳蒿芽民間為它戴上三頂大帽子,“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三種說法,表現柳蒿芽的生命史。一棵野菜,有著激動人心的歷史敘事。由一片葉子,盤繞大地的蹤跡延伸開去,窺見柳蒿芽實情,以及大地的風情與民俗。柳蒿芽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莖葉可食用。具有耐寒抗熱。對待大自然,不能虛情假意,需要真心實意,要不會遭受報復的。我們今天不應是電子玩物的俘虜,而應更多的走進大自然,經受大地野性的洗禮,呼吸草的清香,與動物們稱作朋友。讓真實的情感,迴歸到生命中。

火焰熱烈的燃燒鐵鍋,使鍋中的菜受熱發生變化。幾種食材融匯,各種味道的交織、碰撞,造出新的美味。當一個人坐在餐桌前,面對菜的時候,他進入審美狀態。品嚐菜的香味,觀其色澤,從菜的造型尋找時間的記憶。它提供的事件可謂“微觀歷史”,從中發現人的蹤跡,當時社會背景。

一道菜,每個人品嚐帶著不同情感,發生在不同的地點和時間。所以一樣的菜,每個人感受不可能相似,只有一點是無法更改,就是菜的歷史,現場和時代狀況。一道菜不只是口味享受,更是一個時代聲音,還是另一種紀念碑和建築。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一道菜不只是口味享受 還是另一種紀念碑和建築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