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祈年文潭:太極申遺和盲盒出海,背後是一個立體中國

文化 光明時評

作者:封壽炎

太極拳申遺成功;盲盒出口超過120個國家,出口額同比增長400%——兩則“風牛馬不相及”的新聞,其實有著共同指向,那就是傳統與現代並存的中國文化,以及一個豐富多元的“立體中國”。

祈年文潭:太極申遺和盲盒出海,背後是一個立體中國

中國文化是什麼?如果你問身邊人,很可能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答案。因為中國文化的豐富性難以窮盡。但是,如果你向一個遙遠國度的當地人提問,答案就會單調許多——令人遺憾的事實是,中國文化在國外普通民眾中的知曉率不太高。

在比利時小鎮裡克森薩特(Rixensart)的鄉間別墅裡,房東埃裡克太太向我講述她的“中國情緣”。她專門設置了一個窗臺,擺放來自中國的佛像等工藝品。她還珍藏了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書籍。然而,埃裡克太太承認自己是個特例。她是一位法語教師,二十多年前,她家旁邊搬來一戶中國鄰居,他們的孩子跟她學習法語,從此兩家人結下了深厚情誼。“如果你問鎮裡其他人,他們對中國文化了解不多。”

中國以悠久歷史、燦爛文化著稱於世,“絲綢之路”聯通中歐,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風靡歐洲。時至今日,在凡爾賽宮等歐洲的宮殿、城堡裡,還可以看到大量“中國元素”,一窺當年“中國風”熱度。然而,很多歐洲民眾對中國文化的瞭解,也就停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層面上。談及中國文化,京劇、功夫、絲綢、瓷器、茶、龍、太極、紅燈籠,就是他們提及最多的詞彙。

中國文化當然不只有傳統文化,中國形象也不應該化約為傳統文化裡的那個“風雅中華”。豐富多元、立體多面的中國文化和中國形象,應該被更多海外民眾看見、熟知。當下的中國人正在熱火朝天地生活著、創造著。他們的故事跌宕起伏,他們的喜怒哀樂生動活潑,他們的文化創造、藝術實踐,既有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為根基,又融合了當下生活的火熱與鮮活。這些都更容易與各國人民心靈相通,引起共鳴。

事實上,當下中國的文化創造,僅僅藉助市場的力量就已經揚帆出海。20多年來,中國網絡文學強勢崛起,就是一個十分鮮活的文化現象。近幾年,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大量輸出東南亞、歐美等地區,贏得大批海外讀者的青睞。現在,“中國盲盒”又以驚人的增長速度出口海外,引發消費熱潮。

太極拳成功申遺、網文和盲盒成功出海,都可以增加我們的文化自信。我們既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珍貴價值,也要意識到當下生活方式和文化創造的獨特魅力。在對外文化交流和海外文化推廣中,應該摒棄“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的條條框框,既要推介優美、優雅的“殿堂級”傳統文化,也要勇於展示當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把他們的人生故事、文化實踐和藝術創造的成果告訴世界。

日韓等國與我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相似,他們的一些經驗就值得我們借鑑。日本不遺餘力地向外推廣動漫文化,最終大獲成功。目前日本動漫已經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門類,動漫形象也成為最能代表日本的文化形象之一。韓國走得更遠。一場政府主導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主角很可能是一群“潮流”明星,表演一場勁歌熱舞。然而,正是對貌似“難登大雅之堂”的流行文化的重視扶持,最終掀起了席捲亞洲、影響世界的“韓流”。韓國文化也隨著韓國的流行明星和影視作品走進億萬觀眾的心靈。

與此對照,中國的網文、動漫、盲盒、流行文化,以及它們所代表的生活方式都還在承受著不小的輿論壓力。讓它們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擔起“文化名片”的重任,這還是一件很難想象的事情。毫無疑問,傳統文化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具有很多優勢。獨特性賦予傳統文化很高的識別度,太極拳、京劇臉譜一出現,老外一眼就明白“中國來了”。千百年曆史和時間的沉澱,無數人嘔心瀝血的探索和創造,無數心靈殫精竭慮的錘鍊和昇華,都使傳統文化代表了中國文化最精萃的部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美、典雅、靈動、神秘,也使其迥然相異於域外文化,讓許多國外民眾深深著迷。然而,在充分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如何更加自信地面對當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創造,更加全面充分地展示豐富多元、立體多面的中國文化,確實是一個應該重視、應該思考的問題。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祈年文潭:太極申遺和盲盒出海,背後是一個立體中國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