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科技數碼 金羊網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新華社發

羊城晚報駐京記者 王莉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2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整個工程任務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向著月球飛馳而去。23天後的12月17日凌晨,歷經重重考驗的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回顧過去的23個日日夜夜,我們一道披星戴月、夙夜守望。”1次對接,2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6次分離,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從點火發射開始,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最後再入返回、安全著陸,對吳豔華來說,嫦娥五號這趟38萬公裡探月徵途的每一個環節都歷歷在目。接下來,整個工程任務將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說。

“中國探月工程匯聚全國包括港澳地區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技術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團結協作的結果,傳承弘揚了中國航天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的優良傳統和創新精神。”吳豔華稱,探月工程建設提升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完善形成了組織實施複雜航天工程的系統方法,積澱彰顯了“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

部分月壤將在毛主席故鄉進行異地災備

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月球北維43.1度的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此前俄羅斯和美國的九個採樣點都在緯度30度的範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表示,嫦娥五號的採樣點是全新的採樣區域,採集到的月球土壤也是全新的樣品研究,將在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對於嫦娥五號帶回來的月球樣品,吳豔華表示大部分樣品將用於科學研究,一部分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此外,根據國際合作公約,將與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共享。

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許洪亮透露,近一段時期以來,國際同行紛紛向國家航天局等提出了共同開展研究的意願。“月球樣品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財富,我們願意以平等互利、互惠互利的方式跟國際同行開展合作。”許洪亮表示,科學研究是有規律的,中國會按照聯合國有關的條約、法規以及我國的有關規定開展。

中國是否會把月球樣品分享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沃爾夫條款’,限制NASA、國務院科學委員會等官方機構與中國航天往來合作。”吳豔華說,“能不能與NASA合作,要看美國政府的態度。”

據悉,為了做好月球樣品的管理工作和數據共享工作,國家航天局將專門印發月球樣品的管理辦法和後續管理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航天局經研究決定,月球樣品除了主要存放於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之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澤東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以告慰我們尊敬的偉人“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

是否載人登月要先技術攻關再規劃論證

隨著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未來的探月計劃該如何開展?中國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吳豔華說,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其中,月球探測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工程任務也將陸續實施,並準備以嫦娥七號和八號任務為契機,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共同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驗證核心技術。

至於載人登月,吳豔華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爭取用兩年左右時間開展,中國政府已與聯合國共同發佈了要在中國的太空站開展國際合作的內容,把它用好,爭取有更大的價值。”吳豔華說,目前我國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

火星採樣返回、木星系探測將陸續實施

行星探測方面,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中。吳豔華透露,探測器目前狀態非常好,累計飛行約3.7億公裡,目前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將於明年2月中旬到達火星,開始繞火探測;明年5月中旬,計劃著陸火星巡視探測。

中國還規劃了三次行星探測任務,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測和取樣,一次火星的採樣返回,以及一次木星系環繞探測和行星穿越探測。

除此之外,載人航天三期工程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空間站共計11次發射任務,充分利用新一代運載火箭技術完善無毒無汙染新型火箭序列,重型運載火箭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的迭代優化論證,北鬥導航衛星、遙感衛星、通信衛星等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以及研製發射專用空間科學衛星,開展空間科學探測和研究。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工作人員在嫦五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 新華社發

嫦娥五號的23天

回顧嫦娥五號這舉世矚目的23天,人們一面為它驚險的太空之旅捏一把汗,一面為它不斷傳回的一條條捷報而欣喜和感動。人們將永遠銘記,2020年底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

“驚天一落”扣人心絃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穩穩降落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月球風暴洋成為中國探月新地標。主動減速、快速調整、迅速接近、精準選點、穩步著陸……15分鐘內,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自主完成一系列複雜高難度動作,猶如一位在月球凌空漫步的仙子,婀娜多姿。

“月球挖土”全民關注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的月面緊張工作,嫦娥五號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通過“表取”和“鑽取”兩種“挖土”模式,這臺中國“最強挖掘機”在全國人民的“雲監工”下,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

“月面起飛”載入史冊

12月3日23時10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點火,約6分鐘後順利將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系統。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可謂困難重重,不確定性極大,但在航天科技人員的精心控制和引導下,完成了這一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壯舉。

“旗開月表”振奮人心

經過科研團隊的數據接收和處理,12月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公佈了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五星紅旗在月球閃耀,自豪激動溢於言表。這是繼嫦娥三號、四號任務後,五星紅旗又一次展現在月球表面,同時也是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

“太空擁吻”驚險浪漫

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這份中國最遠的“宇宙快遞”,在21秒內完成一“抱”一“抓”、用一次堪稱“教科書式的對接”,順利完成了月球樣品的轉移和接力。     (新華社)

“與月亮相約,我們是認真的”

從50年前中國成功發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到50年後嫦娥五號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穹頂之上,中國人用一道道壯麗的航跡標註著創新的座標。

就在嫦娥五號踏上歸途之際,細心的網友通過對比發現,原來10多年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國家都紛紛出臺了自己的探月規劃:有的想發射探測器到月球、有的想載人登月、有的想去月球建科研站……

時至今日,能夠實現自己當年定下的探月目標的,並不在多數。月亮雖然高高掛在天空當中,但真的要去探索和接近它,絕非易事。

在一份份宏大絢麗的規劃面前,中國航天人並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而是選擇用“繞、落、回”三步走的方案,穩紮穩打地實現自己的探月目標。

經過16年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不超預算、不降指標、不拖時間,如期完成三步走規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在月球探測領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與月亮相約,我們無疑是認真的!”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說,中國探月的每一個大膽設想、每一次成功實施,都是為了兌現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都是一棒接著一棒幹、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逐夢之旅。“步入快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十年,我們將向航天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探索浩瀚宇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讓我們的思想跨過恆星的距離,遙望未來的美麗家園,牧星耕宇。”吳偉仁說。

“待到四子王旗會,工程大計好收官。16年來,我們完成了‘繞、落、回’三步走的目標,使我們國家在深空探測領域進入到能夠從月球返回的一個先進國家的行列。”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傑說。(新華社)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嫦五”返回器為啥貼滿暖寶寶?

內蒙古四子王旗氣溫零下20攝氏度,嫦娥五號返回器落地後,馬上被穿上了“保暖衣”。據瞭解,由於此次返回任務科研人員控制精確,返回器自帶的推進劑還有剩餘,為防止在低溫下推進劑被凍住,科研人員給返回器貼滿了暖寶寶。

(人民日報)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中國探月三步走完美收官 接下來火星木星小行星探測都安排上了!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