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每年數百萬個瀕危海洋生物都進了這張網…… 常見的一些漁業捕撈方法,從左到右為刺網捕撈、圍網捕撈、中層拖網、浮延繩釣更多資料可點擊“閱讀原文”獲取除了對目標物種造成的影響之外,漁船往往還會無意、有意... 4年多 (2020-12-28)
科學 我們常說的“西部地區”和“西北地區”,分別包括哪些地區? 關於西部地區和西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擁有960萬平方千米的陸地國土面積,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之間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都十分巨大... 4年多 (2020-12-25)
科學 今年第12次目擊事件!尼斯湖出現不明生物,多人拍到了照片! 水怪的秘密尼斯湖可以說得上是英國最大的淡水湖了,所以海洋生物出現的概率極低,關於水怪的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那個時候便有文字記錄,尼斯湖中出現了... 4年多 (2020-12-28)
科學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科普展在北京舉辦 孫自法攝中新網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孫自法)由中國科技館、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中科院聲學所)聯合主辦的“逐夢深藍,挑戰第四極——‘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 4年多 (2020-12-31)
科學 中科院舉辦跨年科學演講 “最硬核跨年”用相對論開啟2021 中科院物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國立科研機構,中科院物理所在努力做好前沿科技創新的同時,也在積極承擔科學傳播責任,通過形式豐富、種類多樣的活動和內容向公眾... 4年多 (2020-12-31)
科學 沒想到,新年首場天象竟然是它! 行星、恆星與月亮相伴的畫面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星團與月亮相依的場景,很多人未必見過。到了22時30分以後,蜂巢星團和月亮相伴升出地平線,並達到一個理想的高度 4年多 (2020-12-31)
科學 “奮鬥者”號模型亮相中國科技館,科研人員揭秘其聲學系統 在此次科普展中,“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0.6倍高仿真模型亮相,展示了“奮鬥者”號的聲學系統相關設備、浮力材料 4年多 (2020-12-31)
科學 印度可控核聚變項目提上日程:要在2035年實現用核聚變商業化發電 【環球網軍事報道】據印度“防務新聞”網站12月30日報道,來自硅谷的美籍印度裔企業家阿卡什·辛格(AkashSigh)準備在2021年初涉足可控核聚變,並... 4年多 (2020-12-30)
科學 印度公佈絕密工程,張口就要超過中國,還稱這是為了世界和平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莫迪政府在2016年發表的一份名為《2035年技術展望》的文件中就已經提到了可控核聚變發電,但這個由印度裔企業家發起的項目,卻是印度國內... 4年多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