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入住地球“新家” 12月19日,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接收活動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嫦娥五號取自月球風暴洋的“土特產”正式入住地球上的“新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建成的... 4年多 (2020-12-20)
科學 多條“出賣地球”的信息正以光速前進,最遠的已抵達46光年之外 需要指出的是,M13球狀星團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大約有2.5萬光年,也就是說,就算那裡有外星人,他們也要再等2萬多年的時間才可以收得到,而假如他們在收到信息後... 4年多 (2020-12-20)
科學 美媒:人類或發現系外行星射電信號 信號來自牧夫座恆星系統,它包含一對雙恆星和一顆系外行星。該研究團隊還觀察到,在巨蟹座55以及仙女座等恆星系統中也存在可能發出射電輻射的其他系外行星 4年多 (2020-12-20)
科學 不明飛行物視頻後,美國國防部又放出照片,這次的是高清圖! 在本週又有兩份來自於美國五角大樓的情報被公開,這份報告當中,有張非常清晰的UFO照片,看清了UFO究竟長什麼樣子 4年多 (2020-12-20)
科學 為何喜鵲窩不怕風吹雨淋?喜鵲:都是為了孩子 鴉科是高度進化的物種,烏鴉投石取水,喜鵲搭窩,不懼風雪,可以抵擋8級大風,你難以從中抽取出任何一根樹枝,人類也難以模仿,然而喜鵲根本不需要窩,只是為了繁殖後代 接近5年 (2020-12-08)
科學 量子力學導致基因突變?科學家們掌握了一些證據 但是,隨著分子越來越大,量子相幹就變得難以維持,所以大多數生化過程並不需要用物理學來解釋,而只要用經典的球棍模型就可以了 4年多 (2020-12-20)
科學 北大&清華 Adv.Mater.:過渡金屬硫化物薄片中原子空位引起的局域磁矩 近年來,研究者提出了通過磁性雜質摻雜、鄰近耦合、缺陷工程等在非磁性2D材料中引入磁性的方法,為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調控磁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對於自旋電子學和量... 接近5年 (2020-12-19)
科學 什麼是“藍鳥人”?他們曾三次造訪地球,是為了幫助人類? 別看人類已經成功進入宇宙了,但是宇宙中所發生的現象遠比人類想象的要多。人之所以出現在地球上,其實就是為了一個使命,那就是為了幫助人類進入第四密度,從而拯救太陽系 接近5年 (2020-12-15)
科學 今年冬至夜將出現近千年一遇的“土木連珠”奇觀 人們從地平線上遙遙望去,土星和木星似是合成一顆閃耀的巨星,這也意味著二者與地球形成了“三連星”。因此嚴格來說這場奇觀上一次被觀測到的時間是1226年,也就... 4年多 (2020-12-19)
科學 美國學者海底發現巨型建築,距今大約15000年,疑似華夏MU文明! 科技的進步讓人類開始研究史前文明,研究史前文明的過程中處處碰壁,因為科學家們並不承認史前文明存在,畢竟考古的過程中沒有發現任何高級文明留下的痕跡,當然這並... 接近5年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