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女性買房就等於獨立?

房產 中青評論

摘要

中青快評

單純以財產作為衡量個體是否獨立的標尺,在任何意義上都很難說是合理的判斷。

最近,在一檔當下熱播的女性主題談話節目中,“女性買房”的話題,再度被炒熱。在節目中,幾位作為成功女性代表的嘉賓,針對“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這個問題各抒己見、精彩交鋒,在網上引發了不少網友,尤其是女性網友的討論。這也讓許多人注意到了房地產市場上的一項重要變化——與過去相比,女性購房者和業主的數量增長顯著。

近年來,與性別平等有關的話題,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要怎樣才能成為一名“獨立女性”,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對女性而言,買房等於買獨立”的觀念,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讓不少女性下定了擁有自己的不動產的決心。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暫時無力或不想自己購房的人對此感到疑惑——女性的獨立,難道真的非依賴房子這樣的大額財產不可嗎?

女性買房就等於獨立?

如果僅僅將目光投向那些已經靠自己購房的女性,我們不難看出:有了房產,她們在婚戀等涉及兩性關係的問題上,確實可以更有“底氣”。正如知名女辯手顏如晶在節目中所說的:“不依賴他人買房,就是經濟和精神的雙重獨立。”對女性而言,在財力所及的範圍內購買屬於自己的房產,不僅有助於建立自信,也能降低因經濟原因受制於人的風險。

然而,在事情的反面,我們也應看到:“女性買房”並不能簡單地和“女性獨立”劃上等號。一方面,一個人擁有自己的房產,並不等於她在精神上就做好了自立的決斷。世上總有人比你更加富有,或是在人格上更具欺騙性與侵略性,在這種情況下,若是缺乏自主意識,擁有房產的女性也一樣可能成為大男子主義、PUA或“殺豬盤”的受害者。另一方面,沒有能力或意願自己買房,也並不等於就此失去了成為“獨立女性”的入場券,單純以財產作為衡量個體是否獨立的標尺,在任何意義上都很難說是合理的判斷。

有趣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從來不會聽到有人討論:男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儘管在過去,多半房子的買家都是男性(或由男方代表家庭),但我們既不會因為一個男性買了房子就說他“獨立”,也不會說那些沒有買房的男性“不獨立”。其中原因就在於——對男性而言,買房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而只不過是一種正常的財產交易,因此才不會有人把它和更宏大的價值拿去掛鉤。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與其在這裡討論“女性買房是獨立的表現嗎”,不如認真思考:“女性買房”為何會被看成一種“異常現象”?在買房這件事上,社會又為何會對買主的性別差異如此在意?

女性買房就等於獨立?

如果我們相信性別之間應當是平等的,那麼我們也就該認同:在擁有財產、獲取財產這件事上,男女不應有異。社會上有那麼多沒有房產的男性過著有吃有穿、有妻有子的生活,女性又何必把自己的獨立與一套房產綁定起來呢?這並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們當然要面對女性一旦在經濟上居於弱勢,便可能讓對方予取予求的現實情況。但是,要改變這種局面,靠的應該是改變“男人是一家之主”“誰有錢誰是養家者”“女性住進丈夫的房子等於寄人籬下,要低聲下氣”之類的社會成見,而不是強求女性做到“人手一套房”。那些靠著自己賺來的錢買房的獨立女性當然是好樣的,但如果我們粗暴地把這種“靠財力改變地位”的做法指定為女性的“標準答案”,無異於告訴那些不那麼富有的女性:你們“不配獨立”。

當人們討論“獨立女性”時,所謂的“獨立”,指的不僅是經濟上的自食其力,也包括了人格上的自尊自愛,以及在社交中拒絕依附性的關係。對女性個體而言,其經濟實力當然會對自身獨立性產生影響。但若把女性視為一個群體,更重要的無疑是扳正對男性和女性差別看待的社會風氣。你問我支不支持女性買房?我當然支持,現在買房的女性和男性相比,依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但是,我們最好還是不要把這當成個體“獨立”的門檻,而應把其視為一個需要改善的社會問題。

撰文/楊鑫宇

編輯/任冠青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女性買房就等於獨立?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