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心靈雞湯 爸媽精讀

文|勤一一(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有人說,30已過,人生之路愈發艱難。

其實不然。

人至中年,生活如同爬山行至半坡,捧好這3顆心,不僅能繼續前行,而且上坡路會走得更穩、更紮實。

01.清淨心:寧靜致遠

柳宗元在《蝜蝂傳》一文中,提到了一種喜愛背東西的小蟲“蝜蝂”。

它爬行時遇到東西,總是拾起來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著頭往前走。

它的背發澀,堆放到上面的東西掉不下來。結果背上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不肯停止貪婪行為,終於使它累倒在地。

生活中有一個“抓沙子”的經驗,人們想把沙子抓得越多越穩,他們就會用力地抓,但是手抓得越緊,結果反而漏掉得越多;反而如果鬆開手輕輕託著,手裡的沙子數量會更多。

古人有句詩:名利最為浮世重,古今能有幾人拋?

現實生活中,人心常常是不清淨的。

人生在世,很難做到一點兒慾望也沒有,但是物慾太強,就容易淪為慾望的奴隸,一生負重前行。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句話: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擁有的也失掉了。

其實外物都是暫時的,即使我們把它追到手,也未必會滿足,反而生出更大的慾望來。

因此,不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學會“物來而應,過去不留”,適當放下,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

古往今來多少名士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淡泊的心境:

陶淵明幽居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淡泊;

錢鍾書學富五車,閉門謝客,靜心書齋,潛心鑽研,著書立說,是一種淡泊;

齊白石晚年謀求畫風變革,閉門十載,破壁騰飛,終成國畫大師,更是一種淡泊。

淡泊是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糾纏;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時,仍有與花相悅的從容。

諸葛亮曾說過: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只有對生活瑣事、功名利祿的淡泊,才讓我們有時間和精力去實現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安靜地努力,才能夠讓我們過上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人的一生中,轟轟烈烈是暫時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平淡中度過,放下那些過於沉重的東西,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

世間的熱鬧風光說穿了不過是“名利”二字,唯有與功名利祿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超然物外,瀟灑通透,做個真正的快活人。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自省心:靜察己過

老子《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只有自知,才能知人;人需要自知之明,多反省自身,多思考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藉由不斷地自我調正而進步。

大禹時代,叛逆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帶兵抵抗,結果伯啟戰敗。

有位部下很不服氣,要求繼續進攻。

但是,伯啟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帶兵的方法不如他的緣故。”

伯啟決定從當下開始,努力改正。從此以後,他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幹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

後來,有扈氏聽聞,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主動投降了。

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在工作中,很多人經常怨天尤人,就是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實際上,一個人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善於反觀自身,才能不斷自我提升。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和挫折,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

如果善於自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正,那麼錯誤和挫折對於我們而言便是一筆財富了。

孔子曾說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

如果想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就必須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從反躬自省中完善自己,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優勢。

自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可以照見心靈上的汙斑,繼而照亮前進的路途;自省是進步的階梯,可以助力勇攀高峰;自省,是滌盪心靈的清泉,可以讓我們品味人生的甘甜。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忍耐心:苦盡甘來

看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個養蚌人,他想培養出一顆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

他去海邊沙灘上精心挑選沙粒,一顆一顆地問那些沙粒,願不願意變成珍珠。那些沙粒都搖頭說不願意。

直到黃昏時分,養蚌人快要絕望的時候,一顆沙粒答應了他。

旁邊的沙粒都嘲笑它:去蚌殼裡住,遠離親人朋友,見不到陽光、雨露、明月、清風,甚至缺少空氣,終日只能與黑暗、潮溼、孤獨為伍,太傻太不值得。

鬥轉星移,幾年過去了,那顆沙粒已經長成了一顆晶瑩剔透、價值連城的珍珠,而那些嘲笑它的小夥伴們,依然是一堆沙,有的已經風化成土。

《詩經》有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也許我們只是眾多沙粒中最平凡的一顆,但是,只要我們有要成為珍珠的信念,並且忍耐、堅持,挺過苦、熬過難,不知不覺中會發現,周身已璀璨。

當然不是每一塊石頭都能成為璞玉,不是每一個貝殼都能孕育出珍珠,不是每一粒種子都可以萌生出幼芽。

一個人的思想和意志得不到磨練,就不可能有積極向上的動力。只有那些遇到挫折而不退縮的人,才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王陽明在被貶謫期間飽場各種人生摧殘與折磨,他卻從一片泥濘中,種出了美麗的花田。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他在龍場附近的一個小山洞裡品讀《易經》,在沉思中“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他體察農民的樸實無華和真誠善良,而當地農民為他修房建屋,使他感受到人間真情;

他在邊地興辦書院,傳遞文化,造福彝族人民,“禮益隆、情益至”的密切交往,激發了他悟道傳道的生命熱情。

有位西方哲學家說: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

只有最偉大的人,才能在寂寞忍耐中完成他的使命。

每個想要突破困境的人都需要耐得住寂寞,撐得過忍耐,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

誠如一塊璞玉,必須經過切、磋、琢、磨等精心打磨,只有自己努力忍耐風雨,才能使它成為完美無瑕的藝術品。

人生海海,捧好三顆“心”,以“清淨心”看世界,持“自省心”過人生,懷“忍耐心”求理想,往往才能過好每一天。

願你我,往後餘生,白天知足常樂,夜裡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與君共勉!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作者簡介:勤一一,二胎職場媽媽,溫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癒你我,以知識反哺育兒,本文首發爸媽精讀,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捧好這3顆“心”,走好上坡路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