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資訊 - 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資訊,每日實時更新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心靈雞湯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在人生旅途中,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他們的一個小小舉動,為我們帶來濃濃的暖意。今天,讓我們對這些善良的人說一句:謝謝你,陌生人。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窗外的“大鬍子”

171中學初一(15)班 王璽睿

六年前,媽媽帶著我到了新西蘭。在那裡,有一位鄰居大叔,他的長相讓我有些畏懼:留著一臉大鬍子,眼睛眯成一條縫,胳膊上和腿上堆滿了肉,還挺著個將軍肚。他每天都會緩慢地走過我的窗前,我總盼著他快點兒走過去。

雖說他長得嚇人,卻很熱情,每次隔窗看到我,都會微笑著衝我揮手。我不是急忙捂住臉,就是躲到桌子下面。見我如此,他也只是爽朗地笑笑,便繼續趕路。

一天,“大鬍子”像往常一樣從窗前經過。或許是熟悉了一些,他跟我打招呼時,我並沒有躲閃。他見狀馬上熱情地走來,隔著窗戶問:“吃麵包嗎?”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已經跑回房間拿來了一根長長的法棍麵包,臉上的鬍子彷彿都堆滿了笑意。見我沒動,他便敲了敲玻璃,我拉開窗戶,麵包就塞到我手裡。我又驚又喜。“大鬍子”哼著歌,高興地走了。

因為鄰居阿姨一直教導我,“大鬍子”的東西不衛生,我終究沒有勇氣嘗一嘗他送來的麵包。雖然內心還有一些牴觸,但我不像以前那樣怕“大鬍子”了。後來,他還送給我許多好吃的。每當敲玻璃聲響起,我便開窗、接住、道謝,然後幾乎原封不動地放到一邊。

直到回國的前一天,敲玻璃聲再次響起,我像往常一樣拉開窗,“大鬍子”看到我,臉上依然洋溢著笑容。想著媽媽和鄰居阿姨的叮囑,我猶豫著要不要告訴他我回國的事,但是覺得告訴他也無妨,便說道:“我要回國了,明天一早。”他臉上的笑容凝固了,然後一直說著什麼,可我一心想著媽媽的叮囑和鄰家阿姨的告誡,於是打斷了他,道了謝、關上窗,就埋頭做自己的事了。

臨睡前,媽媽約好了次日早六點來接我們到機場的車。“一切都準備好了,明天六點一定要準時出發,不然就有可能趕不上航班了。”媽媽叮囑我。“咚咚咚!”不知睡了多久,我揉著眼睛拉開窗簾,看見“大鬍子”正在手舞足蹈地敲打窗戶。他在幹什麼呀?影響我們睡覺了!我一邊想一邊打開窗戶,只聽他嘰裡咕嚕地說:“外面來了一個司機在叫人,我想是在叫你們。你們快點吧!” 原來已經六點多了!媽媽和我都睡過了頭。若不是“大鬍子”來叫我們,我們肯定趕不上飛機了。

我打量著窗外的“大鬍子”,睡眼惺忪,鬍子和頭髮亂蓬蓬的,兩隻細細的眼睛中盛滿了焦急。我心中的感激油然而生,頓時覺得窗外的“大鬍子”無比親切。

時至今日,“大鬍子”通過窗戶呈現出的笑臉依然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他的真誠、熱情、善良超越了外表,超越了國界,讓陌生人之間也能建立難能可貴的信任,展現了人性的美好。這件事也讓我明白了,美好的內在遠遠比外表更重要。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地鐵裡的陽光

懷柔三中初二(1)班 張佳琦

“十一”佳節,我和媽媽一大早乘地鐵去市裡。走下一級又一級的臺階,只見形形色色的人在這裡匯聚。他們有的神情嚴肅,有的笑意盈盈,有的手提公文包,有的肩扛蛇皮袋。忽然,一個三口之家闖入我的視線。中間的男孩看起來比我小好幾歲,卻比他身旁的父母高出一頭。一看便知,男孩的父母患有侏儒症。那一家三口看上去很開心,男孩臉上彎彎的笑眼和手中高舉的棒棒糖就是最好的證明。

進站的列車緩緩停穩,他們和我上了同一節車廂。車內人不多,但已沒了座位。列車到了下一站,他們身邊的一個座位空了出來,男孩坐到了座位上。

但還沒坐一會兒,男孩旁邊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突然“哇”地一聲哭了。不知是不是因為看到男孩父母異於常人的外表而感到害怕,小女孩的哭聲越來越大,把全車廂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男孩和他的父母身上。一家三口頓時手足無措。女孩的哭聲、旁人異樣的目光,都像一把劍,一下又一下刺入男孩和他父母的心。只見男孩無助地垂下頭,站起來慢慢地走到車廂的另一端。當他從我身邊經過時,我清楚地看見,幾滴淚水順著他的臉頰緩緩淌下,一種本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悲傷蒙在他稚嫩的臉上。

男孩的父母也默默跟了過去,用手輕拍著他的背,好似在一遍一遍地重複著“對不起,對不起”。看到這一幕,我心頭一酸。就在這時,一位農民工模樣的叔叔衝著那家人用力揮了揮左手,然後扶著行李站起來給他們讓座。那一刻,隧道裡的一縷燈光透過車窗照到叔叔身上,折射出五彩光,它像陽光一樣讓人感到格外溫暖。

男孩破涕為笑,拉著父母來到座位旁,對讓座的叔叔深鞠一躬,坐了下去。叔叔微笑著伸手摸了摸男孩的頭。這時我發現,叔叔那粗糙的右手少了一根手指。幾站之後,農民工叔叔下車了。車窗外,他扛著行李遠去的背影在我心裡越來越高大。不一會兒,列車再次駛入漆黑的隧道,而我卻覺得眼前一片光明,因為那位叔叔的大愛像陽光般普照著整個車廂。

指導教師 池雲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寒風中的末班車

海澱進修學院初二(17)班 李沫

夜很靜。遠處樹枝的剪影被涼風吹得微微顫動。我和老媽快步走在馬路邊狹窄的人行道上,一心希望能趕上最後一班公交車。車站就在百米開外。忽然,黑暗中,那趟末班車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緩緩停靠在站臺。

我和老媽立刻飛奔起來。我拎著包跟在老媽身後。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我冷得全身打顫。我邊跑邊向前望,站臺上有幾個人,但並沒有人要上這趟車。

“完了,末班車也要趕不上了。”我在心裡暗暗叫苦,腳下的步伐卻一點沒變慢。

沒想到的是,前方似乎遙不可及的末班車就那樣靜靜地停著,敞開車門等待著。時間彷彿在這一刻靜止了,連月光都凝固了,唯有我和老媽在奮力奔跑著。

那趟車真的在等我們!

還好路程不長,我們很快就趕到了。“謝謝您!”踏上公交車,我的笑意已經掩飾不住,卻又不好意思笑出來,心中有萬語千言卻只說出這麼一句。

車上,乘客們也安靜地等著。雖然已經很晚,卻沒有人抱怨。他們並沒有因為司機師傅停車等我們而表示不滿,而是用平靜與沉默配合著司機師傅的做法。

開心、感激、釋然……情感如線團般交織在胸中,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生命在這一刻好像出現了奇異的溫差——臉被寒風吹得生疼,心中卻如沐春風般溫暖。

側頭望向窗外,兩旁偶有汽車飛馳而過,我悄悄揚起嘴角。曾有好幾次,我飛奔追趕這條線路上的末班車,卻沒有趕上。我也理解,畢竟這是末班車,每個人都渴望儘早到家。但這一次,司機師傅的等待和乘客們的配合,令我意想不到。他們溫暖了我,如同窗外的萬家燈火溫暖了這座城市。

人是暖的,心是暖的,世界也是暖的。

指導教師 齊豔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那憨憨的笑

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六(4)班 喬冠京

一個陰冷的清晨,天剛泛白,我背上書包,拿著水杯,急匆匆地向早點鋪跑去。還有25分鐘就要上早讀課了,時間非常緊迫,我沒有心情細細品嚐美味的早餐,只想快點兒吃完趕到學校。

來到早點鋪,我點了幾樣簡單的早點,找到一個空位置就狼吞虎嚥吃起來。這時,伴隨著一陣刺鼻的汗臭味兒,一位中年大叔端著早點坐到了我對面。只見他戴著一頂安全帽,破舊不堪的鞋子上粘滿了已經幹了的泥巴。他有些憨憨地衝我笑了笑,操著濃濃的口音問我:“小朋友,上幾年級了?作業多嗎?”

“五年級,作業不怎麼多。”我頭也不抬地應付著。“哦,五年級啦!我兒子在老家也上五年級。”叔叔一邊大口嚼著包子,一邊說著。我沒有接他的話,只顧吃著早餐。他喝了一大口豆腐腦兒,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真羨慕你們!好好讀書吧,學好了本領將來能找一份體面的工作。”聽到這裡,我的心一緊。

一番風捲殘雲之後,我背起書包,急匆匆地離開桌子。我剛一走出門,就聽到後面有人在喊:“小朋友,等等,你的水杯落下啦!”我扭頭一看,只見那位叔叔向我跑來,說:“小朋友,你忘了拿水杯了!快,趕緊上學去吧,別遲到了!”他把水杯遞給我,又衝我憨憨一笑,就轉身走了。望著叔叔離去的背影,我愣了半天才說了聲:“謝謝叔叔。”

那憨憨的笑,猶如一股暖流直擊我內心,讓這個冬日的早晨不再那麼陰冷,我邁著輕快的步子向學校走去。

指導教師 鍾菊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愛的傳遞

北大附小石景山學校六(2)班 李卓熹

六歲那年元旦,我隨藝術團去敬老院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演出開始前,我身穿演出服在樓道裡認真準備著。敬老院的老人們陸續進場了。這時,一位身穿黃色羽絨服的阿姨推來一輛輪椅,輪椅上坐著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走過我跟前時,她們停住了。

“小丫頭,這大冬天的,穿這麼單薄,別凍著。”老奶奶邊說邊把腿上蓋著的一條紅毛毯披到我身上。“奶奶,我熱乎著呢。”沒等我把話說完,老奶奶就啟動輪椅繼續前進了。我披著紅毛毯,望著她們的背影,身上暖暖的。

不知過了多久,只聽主持人報幕:“請欣賞舞蹈《花木蘭》。”哈,終於輪到我出場啦。我盡情地跳著、舞著,臺下的爺爺奶奶們有的拍手微笑,有的隨著音樂搖擺手臂,有的唱起歌來,他們的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像一朵朵菊花,盛開在冬日的暖陽裡。

演出結束後,該大合影了。我抱著那條紅毛毯在人群中尋找著。“奶奶,謝謝您!”我飛奔過去,正要把毛毯蓋在她腿上,手卻落在半空中。原來老奶奶的腿上蓋著一件黃色的羽絨服。我望著老奶奶,再看著她身後推輪椅的那位阿姨,會心地笑了。

一縷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照到屋裡,灑到每個人的身上,暖洋洋的,一直暖到心裡。

愛在傳遞,從不缺席。

指導教師 黃祥昀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實心”與“空心”

十三中高三(5)班 童子潤

如今我們都是“實心球”,明星的八卦緋聞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學習上的繁重任務填滿我們的時間,電子遊戲和網上購物佔據著我們的休閒時光。但同時,我們也是“空心人”,沒有滿腹經綸,也沒有自己的文化綠洲。

這看似矛盾,實則反映出,我們“實”的只是肉體,“空”的卻是心靈。我們應該將繁雜浮躁的心態和情緒清除,注入信仰與精神的火花,拒絕成為“空心人”。

因為缺少“實”,所以才會“空”。現在一部分年輕人上班偷懶,下班刷視頻,一天下來沒幹什麼事,卻感覺十分疲憊。這是因為缺少信仰的注入。如果一個人精神空虛,怎能體會到張桂梅堅守貧困山區幫助孩子圓夢的忘我精神?怎能理解袁隆平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研究雜交水稻的永不放棄的信仰?怎會明白楊利偉登上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時那為航空事業奉獻的勇氣?精神與信仰能給人帶來無窮的力量,讓人遠離空虛,而我們中的許多人缺少這種力量。

正因為缺少這種力量,網絡上才會出現“喪”文化和“鍵盤俠”,才會有一些動不動就陰陽怪氣地發表評論的人。這些人心中無“根”,心中無“實”。他們看不到事物真善美的一面,不能理解那些偉大靈魂的高尚追求。

追求“實”,我們年輕的一代要自覺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生命的質量。我們要向西海固山區借燭光讀書的留守兒童學習,學習他們對知識的虔誠態度。我們要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學習,學習他們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我們還要向勇於同腐敗行為做鬥爭的周永開學習,學習他履職盡責、敢於擔當的敬業精神。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林徽因曾說:“真正的平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內心修籬種菊。”我們若想不被社會上的浮華喧囂所裹挾,就要多讀書,堅持修煉內心。儒家的“仁義禮智信”,道家的“順應自然”,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都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明成果。它們可以填實我們空虛已久的內心,讓我們在外界的嘈雜聲中保持一分“修籬種菊”的平靜。

文化永駐,精神長存。只有心“實”了,人“實”了,人生之路才能走得遠。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來自陌生人的溫暖!總有一些人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刻出現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