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我們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百年來,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於面對曲折,勇於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文明網“知史明道”訂閱號推出黨史故事專欄“信仰的力量”,今天為您講述社會主義建設初期留下寶貴精神財富的故事。
從1956年到1966年十年期間,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建設進程比較順利的時候,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銳意進取,鬥志昂揚。在國內發生嚴重經濟困難時,黨中央以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及時把情況告訴人民,公開進行自我批評,努力調整政策,糾正錯誤。在艱苦的歲月裡,領袖和人民,幹部和群眾,總是休慼與共,同甘共苦,一起渡過難關。
參加石油大會戰的隊伍向大慶地區挺進。圖片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1959年東北鬆遼盆地發現工業性油流後,黨中央在1960年經濟困難之時果斷作出石油大會戰的決定。幾萬名來自全國30餘個石油廠礦、院校的石油職工和退伍軍人在茫茫大草原上艱苦奮戰,在3年多時間裡建設起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大慶油田。隨後,還開發了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底,我國實現石油全部自給,大慶油田提供的高產原油起了決定性作用。
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工人、科技人員和幹部,喊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吃大苦,耐大勞,堅持“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即對待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對待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白天和黑天幹工作一個樣,壞天氣和好天氣幹工作一個樣,領導在不在場幹工作一個樣,有沒有人檢查幹工作一個樣。)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精神風貌,鑄就了鐵人精神。
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新華社發
山西昔陽縣大寨大隊黨支部書記陳永貴等共產黨員,帶領群眾艱苦奮鬥,向“七溝八樑一面坡”的貧瘠土地開戰,連年戰勝嚴重自然災害,使生產獲得很大發展。全國上下掀起“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熱潮。河南蘭考縣委書記焦裕祿,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自己,帶領全縣人民擺脫貧困面貌,鞠躬盡瘁,“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展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領導下,經過幾年苦戰,開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修建了“人造天河”紅旗渠,徹底告別“水缺貴如油”的歷史,創造了人間奇蹟。
1963年,山西昔陽縣大寨大隊在遭到特大洪水災害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重建家園。圖片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這一時期,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打破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黨中央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作出研製“兩彈一星” 、重點突破國防尖端技術的重大決策。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來為首,包括賀龍、聶榮臻、羅瑞卿等在內的十五人專門委員會,負責組織和領導“兩彈一星”的研製。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以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華羅庚、鄧稼先、茅以升等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學家辛勤工作,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和經濟文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那時開始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至今仍給人們勇攀科學高峰以強大動力。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已掌握原子彈製造技術(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在軍隊的政治思想建設上,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全軍開展“兩憶三查”、學習毛澤東著作活動和“四好連隊、五好戰士”運動,加強部隊革命化建設,涌現出南京路上好八連、硬骨頭六連、雷鋒等先進典型。
瀋陽軍區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雷鋒。圖片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教育、衛生、新聞出版、文化藝術、體育等項事業的成就也相當可觀。全國96%的縣通了廣播,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大量涌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週年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更是這一時期的經典。
1964年10月,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首次公演。圖片來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此外,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前期,黨中央、毛澤東從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出發,提出要防止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強調大力培養和提拔新生力量,造就革命事業接班人,並開始採取切實措施,將一批優秀中青年幹部提拔到省、地、縣各級領導崗位。這對於黨和國家的長遠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前期,是一個艱辛探索和積極進取的年代,是一個艱苦奮鬥和意氣風發的年代。帶有那個時代特色的社會風尚和精神面貌,銘記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史冊上,彌足珍貴,永遠不會過時。
——摘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
來源:中國文明網
轉載請超鏈接註明:頭條資訊 » 這種精神,永遠不過時!|信仰的力量
免責聲明 :非本網註明原創的信息,皆為程序自動獲取互聯網,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此頁面有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給站長發送郵件,並提供相關證明(版權證明、身份證正反面、侵權鏈接),站長將在收到郵件24小時內刪除。